返回首页
首页 > 专题 >  2021两会专题

“青少年健康成长”舆情观察:营造良好氛围需要社会合力

时间:2021-3-9 17:15:56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点击:
  当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委员的许多议案、提案及建议中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保护”“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内容,一些意见或建议着眼于实际,旨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再次被修订,并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部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
  警惕青少年“心理疾病”
  “在成长中,孩子易怒、脾气暴躁怎么办?”“回到家,孩子时常闷闷不乐,是否有抑郁倾向?”此类问题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小学生家长的困惑和焦虑。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节奏被打乱,是否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情绪?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青少年“成长的烦恼”亟需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建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需要采取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杨雪梅提出,一要强化政府监管职能,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实落地;二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阶段全过程;三要强化社会多元参与,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协同机制。记者注意到,其在每项建议下还有进一步的要求,以增加可操作性。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内江市副市长陈朗提交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她建议国务院出台《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条例》,细化工作措施,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但由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滞后,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对此,不少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情绪障碍,轻者时常沉默寡言,重者甚至自残、自杀。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陕西西安9岁女孩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跳楼自杀;江苏无锡12岁女孩在开学第一天选择跳楼自杀;常州某中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批评而上吊身亡等等。
  一个个血的教训表明,因为其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救治,导致一桩桩悲剧的发生。警钟已经敲响,各地应引以为戒。
  校园内外的“惩戒”
  教育是一门艺术,应与时俱进。而教育惩戒是这门艺术中尤为特殊的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又要灵活运用,重视方式、方法和实际。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
  记者注意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同时,《规则》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依据《规则》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管和救济机制,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此外,如果未成年人触犯了法律,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人大代表关注未成年人涉罪问题。有代表指出,其所在的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整治帮教涉罪未成年人“一个不放弃”的原则,牢固梳理特殊保护理念,将帮教贯穿全部办案环节。
  还有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未成人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拯救“网瘾青少年”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运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同时,一些青少年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严重影响价值观,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些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痛点。
  记者检索发现, 近年来,因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性格偏激、离家出走甚至走向犯罪情况,并不少见。起初,其接触游戏只是觉得好奇,随着“级别的升高”“角色的转换”,误将虚拟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各种人格发展障碍,如言语能力下降、自我封闭、抑郁性神经症。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带来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的建议》。他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
  与此同时,他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事实上,青少年上网离不开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有人大代表提出,就手机功能来说,目前虽有青少年模式,但是实际效果不大,未成年人随时可能破解掉家长设置的限制,随时可以下载各种软件、各种游戏,可以登录各种网站。加之沉迷手机者,未必都是沉迷网络游戏。
  记者了解到,现在网络上一些短视频及直播,不乏为博取眼球而恶搞的,也不乏虚荣心作怪、“三观”不正的。由于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及判断能力,加之缺少必要的监管,极易误入歧途、越走越远。
  对此,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社会及学生家长应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侵入。
编辑: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