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让祖国的花朵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绽放

时间:2014-6-1 16:26:21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最亲切的问候。节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强调,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有共同信念的民族,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精神追求的国家,一定是个有未来的国家。未成年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就抓住了长远。
 
  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携手合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家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具有基础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忠厚传家、诗书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等,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的品行养成影响深刻,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孩子的思维,成为滋养心智,培育道德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家庭美德传递正能量,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社会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具有平台作用。各部门要整合资源,丰富载体,拓展渠道,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正确导向,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培育弘扬主旋律的社会氛围,达到多种方式同频共振的效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孩子提供一片丰饶的道德沃土。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主渠道作用。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要积极行动,发挥教书育人功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任务,融入教育全过程,纳入教学总规划,落实到工作各环节,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启迪孩子们自我教育、自觉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我们正处于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时代的航标。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大事来谋划、作为要事来部署、作为实事来推进,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互为补充、相互协作,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年儿童的共同信仰,必将进一步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声地融入孩子们的自觉行动,他们的思想感情得以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道德境界得以升华,中华大地就会奏响道德主旋律的恢宏乐章。
 
  今日儿童少年,明日社会栋梁。花朵的绽放,有赖阳光雨露的滋润,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哺育。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用爱心播种希望,用行动不懈耕耘,孩子们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
 
编辑:alysa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