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园地 >  调查研究 >  调研报告

2018年重点调研课题

北京女性网络生活与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8-10-12 14:44:42   来源:市妇联办公室   点击:
分享:
  近几年,网络逐渐成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移动场域,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舆论场,成为各种社会思想观念竞相呈现的广阔舞台。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不断注入全新的元素,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妇联组织作为妇女群众的"娘家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了解妇女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创新调整网上妇女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打通了解妇女、贴近妇女、为妇女排忧解难的路径,有助于妇联组织有针对性地做好妇女思想引领工作,更好地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2017年9月,课题组通过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博客、会员口碑推荐等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发放了1800份调查问卷,获取了关乎女性网络生活和思想状况的第一手数据。本课题以调查数据为基本依托,通过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手段,全面了解女性网民的生活状况,并对她们的思维特点作出判定,提出促进妇女健康发展和网络良性发展、提升妇联网上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力求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妇联组织同妇女群众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增强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和工作的感知度和参与度,建牢建实"网上妇女新家园"。
  一、北京女性网络生活与思想状况概述
  (一)女性网络生活基本特征
  1.女性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启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经常上网的比重随年龄呈现U型,2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51岁以上的中年人经常上网的比重分别为89.5%和73.1%,可见网民上网时间与个人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拥有的闲暇时间多少还是存在较大关联性。非常沉迷网络的女性中,21-30年龄段的最多,占8.4%,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详见表1)。

  女性上网目的首先聚焦在查找信息、学习知识、浏览新闻三项,比例都在五成左右;其次是网络购物、朋友聊天,以及玩网络游戏、网上看小说电影等娱乐项目,占比都在20%左右(详见图1),这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的工具性质和平台作用,不仅为学习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打通了日常生活、交友的时空壁垒,为人们休闲放松、自娱自乐拓宽了空间和渠道。

  2.女性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有其基本规律
  在网上浏览新闻方面,娱乐类、科技类和社会类新闻是最受"青睐"的内容,而财经类新闻的关注度最低,仅占6.6%(详见图2),这或许与女性思维特点有关。一般认为女性的思想情感更感性、细腻和浪漫,不及男性对政治、军事、体育关注多,传统的性别角色认同在网络资源利用中也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女性对科技类信息感兴趣也值得关注,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北京女性的时代性特点以及科技创新中心氛围的无形影响。
  女性对社会大事或政策变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对供给侧改革(占43.8%)、G20杭州峰会(占41.3%)等提振人心的大事了解程度比较高;对雄安新区建设(占65.4%)、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占51%)、北京副中心建设(占43.9%)等与北京相关的大事的了解程度更高;对与女性有关的社会政策变化,如"首部反家暴法施行"(占57.2%)、平等就业(占43.2%)、缓解如厕难(占42.5%)、产假政策调整(占37.8%)等内容关注度较高。以上数据表明了女性对于新闻事件网络阅读的基本规律:即侧重生活周边发生的事件、侧重激动人心的积极事件、侧重与女性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而对标题党、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与职业有关的事件关注度低,对偏重宏观战略层面对女性未来发生影响的大事关注度低(详见图3)。

  3.网上交流互动是女性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浏览互动性网站方面,新闻APP、门户网站、微信、分享社区的占比都超过四成,近几年的新兴媒体比如弹幕网站、直播平台等也占到32.2%、20.8%(详见图4),说明即使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并不是女性上网的主要目的,但是上互动性网站、在网上与人互动交流,已经成为女性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网民对于网络以及网民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们的网络交往态度和行为走势。数据表明,女性认为,网民类型以"劳逸结合型网民"居多,接近一半,其次分别是"休闲类网民"与"学习型网民"(详见图5),而且也有少数女性,选择了"散布谣言、坑蒙拐骗类网民"这一项,我们大致可以判定,她们之所以会对小概率事件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她们自身或身边的人在网络上遭受过蒙骗等类似案件。
  4.女性在"自媒体空间"的规则意识需要强化
  54%的女性认为"网络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媒体人",这意味着在一半以上的女性看来,网络是一个呈现个体生活状态、彰显个人特质的私人化、平民化平台,具有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还有的女性认为"网络是虚拟社会,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占22.6%)、"需要建立规则,多方共同维护网络秩序"(占23.4%)(详见图6)。身处"自媒体"时代,如果把网络看成是随心所欲、没有规则的虚拟空间是危险的,需要高度关注、及时引导。

  (二)女性的人生追求及主要诉求
  1.大多数女性人生目标积极向上
  女性对于人生目标的设定,决定了她的人生格局和努力方向。数据显示,四成的女性将对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属于心怀理想、乐于奉献型;近三成的调查对象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显示出女性网民看重个体成长,属于努力进取、发奋创造型;二成的女性网民将人生目标归结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属于追求安康、追求享受型;还有极少数女性以赚钱、光宗耀祖为人生目标,属于利益导向、看重功名型(详见图7)。此外,绝大多数女性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其中54%的女性认为前路虽艰辛,但会很努力(详见图8),只有3.6%的女性心态悲观,这意味着,她们相信,坚持初心、努力奋斗是获取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2.女性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交往存有顾虑
  55.9%的人认为"多数人是讲诚信的";24.3%的人认为"不管别人是否做到,但我会遵守诚信";但约有18.8%的女性认为"现代社会普遍缺乏诚信",还有1%的人认为"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会讲诚信",这表明,在少数女性身上,诚信这一品质会因人、事、利益而失去准则,需要引起关注。
  3.女性的生活诉求集中在与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领域
  女性的利益诉求,反映了女性的生活困境,也暴露了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在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上,教育公平、就业发展、收入分配和医疗卫生这四类问题的选择率均超过10%,其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而引起的教育公平问题最值得关注(详见表2)。从汇总数据看,医疗卫生、教育公平、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关注度都在30%以上。另外,对于生活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自身及家人健康问题、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比例分别为51.2%、45.2%和37.6%,这从不同侧面印证了健康、教育、住房是女性利益诉求的三个重要方面。

  (三)女性对网络不文明行为状况的认知
  1.女性非常重视上网体验
  数据显示,女性最痛恨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谩骂攻击他人和强制广告,占比均超过了四成,可见女性更看重的是自身的上网体验,即网络生活的舒适度、愉悦感。从网络存在问题看,排在首位的是"广告或色情内容主动链接",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阅读,甚至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其次是"资源较多较乱"的问题,不仅影响浏览网页、查找信息的效率还有可能加重信任危机;再次是"充斥负面情绪"的问题,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一些人随心所欲地表达情绪,丧失道德底线(详见图10)。由此可见,在女性看来,打造清朗网络环境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女性认同网络需要加强监管治理
  女性对"网络安全隐患增加,隐私保护存在忧虑"和"网络环境有待净化,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的认同度较高,均超过半数(详见图12),突出了网络虚拟平台隐私保护不利、网络环境混乱的现状。女性对网上信息持谨慎态度,信任程度不高,对于微信、微博、论坛等发布的帖子,女性"比较相信"的仅占20.6%,"不怎么相信"的占14.8%, "要鉴别后才能确定是否可信"的占64.6%。
  至于网络存在问题的原因,"公民内心存在焦虑,网络成发泄途径"、"缺乏网络管理规则,助长行为失范"和"网站自律不够,重经济利益忽视监管责任"排在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9.7%、43.6%和37.9%(详见图11),涉及公民、政府、网站三方。公民内心焦虑导致网络成为发泄途径是网络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则助长了网站乱象的出现,利益驱使、商业驱动的网站经营模式造成自律缺失也加大了网络问题。可见,解决网络存在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四)女性负面特质的自我认知
  1.女性的负面特质主要表现为爱虚荣、爱八卦、爱做梦
  能否准确认知自身问题,影响着女性的全面发展。数据表明,调查对象对自身及身边女性存在的负面认知主要表现为爱慕虚荣、偏爱八卦、爱做"白日梦"(详见图13)。这些表现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度物质化、造"星"浪潮、消费女性倾向等"副产品"有关,同时也迎合了女性情感细腻、爱美的天性。此外,爱啃老、爱抱怨、爱依赖等行为也被认为不同程度存在。
  2.自身缺乏目标信念是女性负面特质表现的根源
  自我心态、家庭背景、社会责任等都会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据表明,女性认为源于"自身缺乏信念和人生目标"和"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放松自我追求"的居多,分别占比45.4%和43.6%(详见图14),这些都源自于女性自身的内在动机不明和驱动力不足。从外界条件看,父母和家人过度呵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风气,也对女性形成一些负面特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占比在29%到39%之间,造成有些女性不愿走出"舒适地带",正视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二、北京女性网络生活与思想状况总体判定
  (一)女性网络生活主要表现为四大特质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启了女性生活的"第二空间"。调查表明,女性网络生活具有以下五大特质:一是网络已经成为女性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之余经常上网的女性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5年以上网龄的女性超过八成,网络正在广泛渗透并影响着女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网络对特定年龄段女性的吸引力较大。网络对20岁以下年轻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生活的渗透力最大;非常沉迷网络女性中,21-30岁女性的占比最大,值得关注。三是女性既看重网络的搜索功能,也看重交流互动功能。尽管女性上网目的主要在于查找信息、学习知识、浏览新闻,但对近几年的新兴互动交流媒体关注度也比较高,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已经成为女性与人交往的重要表达方式。四是女性的网络规则意识有待强化。有些女性过于重视乃至放大了网络的开放、虚拟等特点,把网络看成了不受约束、自由表达自己,甚至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场域。
  (二)女性新闻触角表现为"五轻五重"的特点
  相比男性来说,女性思维偏于感性、重视具体事物、热爱浪漫,这种思维倾向,使得女性在互联网的语境里,在浏览新闻接受信息时,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重"社会娱乐性新闻,"轻"政治财经类新闻。女性对娱乐类新闻关注最多,占比51.7%,对政治类(占20%)、财经类(占6.6%)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二是"重"北京地区发生的新闻事件,"轻"全国范围的新闻事件。女性对雄安新区建设(占65.4%)、京津冀一体化(占51%)、北京副中心建设(占43.9%)的关注度较高,对于神十一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占39.6%)、人民币加入SDR(占29.3%)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三是"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策的变化,"轻"宏观战略层面的政策事件。女性对反家暴法出台(占57.2%)、住建部发布城市公厕新标准(占42.5%)类新闻关注度相对较高,对于"十三五手册专章规划'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占10.9%)类新闻关注度低。
  四是"重"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轻"负面信息。数据显示,女性对激动人心的积极事件(占46.2%)关注度较高,不太关注仅仅是标题吸引人的(占4.5%)以及发生不良后果的事件(占19.4%),对于罗一笑捐款(占6.9%)、徐玉玉遭电信诈骗身亡(占16.2%)等事件的关注度较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特征。
  五是"重"发生在身边的信息,"轻"与职业相关的信息。女性对生活周边发生的事件(占53%)、对与女性有关的事件(占41.4%)关注度高,与职业相关的事件关注度较低(占19.3%)。
  这"五重五轻"的特点表明,女性更为关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看起来轻松的、能让人身心愉悦的新闻资讯,而不太关注需要理性分析、视角更广、暴露社会阴暗面的信息。在"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调研结果中,我们的上述论述也能得到侧面论证:女性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聚焦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与家庭和自身生活关联密切。
  (三)部分女性需要正向的思想引领
  人生观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调查表明,总体上看女性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多数女性把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占44.1%)、实现自身价值(29.1%)作为人生目标。二是绝大多数女性网民人生态度乐观积极,愿意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认为未来辛苦但会努力的女性占54%,感到乐观的占42.4%。三是大多数女性认同诚信的品德,并坚守诚信的美德,55.9%的女性认为"多数人是讲诚信的",24.3%的女性不管别人怎样,自身会遵守诚信。然而,仍有部分女性将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赚钱(共占26.8%)作为人生目标;对未来感到悲观(占3.6%);对于人与人诚信交往存在悲观心态,18.8%的女性认为现代社会普遍缺乏诚信,还有1%的女性只有在对自身有利的时候才讲诚信,这些现象是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消极因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另外,女性对于自身及身边女性负面特质表现的认知也表明,部分女性的思想观念需要得到有效引导。负面特质认知主要集中在爱慕虚荣(占51.9%)、偏爱八卦(占48.1%)、爱做"白日梦"(占35.7%)三个方面,表现为拜金主义、缺乏目标、过分依赖等特征。这些行为表现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女性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相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女性自身缺乏目标信念,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四)女性对于干净清朗的网络环境有强烈的情感诉求
  很多女性认为,目前已经进入"人人都是编辑、都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虚拟性、难以溯源性,使得投机者有意或无意地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破坏了社会环境及日常生活秩序,带来了一系列信任难题。在女性看来,网络问题及网络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一是正常阅读过程中,经常受到强制广告的影响,干扰阅读情绪和效果(占68.3%);二是网络资源过于杂乱,虚假与真实共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鉴别和筛选(占51.3%);三是网络评论中充斥着负面情绪和谩骂攻击他人现象,非理性言论过多(两项总共占78.1%),严重影响了女性的上网体验;四是色情内容充斥网络(占34.1%),尤其不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发展;五是单位网站提供的服务指导类信息不足,更新、回应不及时(占15.2%),使网络信息得不到及时传播,网站的平台作用得不到有效彰显;六是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网络欺诈、传播他人隐私(总共占60.7%)等行为,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出现上述问题,表明网络作为现实生活之外的"虚拟空间",容易诱发个人私欲、滋生网络乱象,急切需要加强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而且,从重视上网体验,关注网络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女性对于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有强烈的情感诉求的。
  三、工作建议
  (一)女性思想引领方面
  思想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妇联组织来说,利用网络做好妇女思想引领工作,应该主动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发现问题、摸清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拓宽联系和服务的路径,做到无论是在提供的内容还是设计的形式上,都与女性需求和喜好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实实在在的网络服务,提升女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女性思想引领工作找得着抓手、看得见实效。建议做好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找对人",抓住女性网民特点,沟通联络有侧重。各个年龄段女性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稍有不同,30岁以下以及51岁及以上女性经常上网或非常沉迷网络的比重最大。我们可以预见,年轻女性因为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得还不够牢,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行为出现偏差,年老女性要更加提防网络诈骗等行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在做网络宣传、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对以上两个年龄段女性的网络联系服务,做好对年轻女性的思想价值引领,强化对老年女性识别骗局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在网上交流互动已经成为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方式的前提下,发现并利用好弹幕网站、网络直播平台等更为吸引女性的网站、社区、平台,找准工作阵地,也是做好网上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是"吸引人",找准女性网民关注点,开展服务有依据。党的十九大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网上工作,也要从女性网络生活规律出发,将女性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而,无论是"五轻五重"的新闻浏览规律,还是对于医疗、教育、住房问题的高关注度,都应该成为想问题、做决策的基本依据。女性"五轻五重"的新闻触角,反映出女性更为关注身边具体事、关注与切身利益、与家庭相关的社会事件,更乐于接受令人轻松愉悦、具有正能量的信息,所以在策划、内容采集和编创上,要参考这一特点,迎合女性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凝聚人",看清女性网民负面特质,思想引领有实效。最大限度的把女性团结起来,做好为党和政府凝聚人心的工作,是开展网上工作的最终目的。女性网络规则意识的淡化,爱慕虚荣、爱八卦、容易脱离现实、过度依赖他人、看重个人利益等负面特质,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互联网时代凝聚妇女人心的最大障碍。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局面,必须抓住有些女性自身缺乏理想信念这一根源,引导女性走出父母和家人构筑的舒适区,激发女性的内在驱动力,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发挥半边天作用提供思想动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女性明确自身追求,树牢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做讲诚信、有担当的新时代女性;另一方面可以将网络红人纳入妇联宣传员信息员队伍,借助她们的平台账号,依靠她们的方式手段,宣传妇联的活动内容,从点到面形成声势,成为引导网络舆论的风向标。
  (二)网络管理方面
  在女性看来,国民网络素养的缺失、网络空间守法意识不足,以及网络运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这三个方面,是造成目前各种网络乱象的主要原因。因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充分调动公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网络运营者的主体意识,借助三方力量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一是提高网络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女性反映突出的谩骂攻击他人、表达负面情绪等不文明行为的出现,表明国民的网络素养亟待提高。认识、理解网络刚刚起步,对网络信息的获取、识别和评价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安全用网、阳光上网和依法护网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和监督。政府等相关部门,要特别重视全面提升当前网民的网络素养,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向善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监督网络运营者落实管理和防护要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运营者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对其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网络运营者自身意识不到位,缺少责任担当,缺少必要投入,是造成强制广告、链接色情内容等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行为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特别是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要进一步监督网络运营者遵守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使网络运营者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严惩,从而为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作出积极回应。
  三是发挥巾帼智慧,共同增添网络正能量。妇联主导,充分联合相关网络素养研究机构、"妈妈评审团"等社会监督力量,在更多的网络运营者主体内部建设女性之家阵地,全面提升"半边天"的网络素养,让更多巾帼为清朗网络空间、为给下一代营造健康上网环境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编辑:rub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