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保局:企业在职职工将享受终身职业培训
时间:2011-12-14 来源:市妇儿工委办公室 点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近日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为企业在职人员培养和新入职人员技能培训对接订单。政府将对企业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重点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建立、企业招用失业人员的入职技能培训给予政策支持。技工院校将通过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实习工作与顶岗工作的学做合一等一体化培训模式,全方位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健全机制、完善体系、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十一五”期末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58.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3%。按照《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关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的意见》,到2015年末,全市技能劳动者要达到3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8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6万人,到2020年,全市技能劳动者达到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20万人。
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在加强职业培训工作。2011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简称“京十条”政策,明确了新时期我市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提出了建立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构建开放多元的职业培训和高质量的技能鉴定评价两个体系、实施五项行动计划和六项保障措施的工作要求。特别强调了要以“推行企业新录用人员先招用、再培训、后上岗的岗前培训制度”、实施“岗位技能全员培训计划”、高技能人才“百千万”带动计划等,全面推进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要力争使企业技能岗位职工至少一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行业领域技能岗位职工至少参加两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抓好企业在职职工培训主观靠职工、关键在企业,特别是分布在首都各行各业的市属国有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未来发展的产业规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加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工作中起着表率作用。市属国有经济多年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培养造就了较大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截至2010年年底,市属国有企业技能人才总量25.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9.4%,约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的1/10;其中:高技能人才12.3万人。2011年10月,市国资委党委下发了《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市属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个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就要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职工个人的共同努力。
企业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依靠政府政策,对企业新录用的职工开展岗前培训;有条件的企业组织技术力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并实施培训;有条件的行业要组织安排行业主体职业(工种)、关键岗位或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行业、企业可以委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在职职工培训。
实施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关键环节在解决培训需求与供给方的对接,今天的企业在职职工培训需求对接座谈会,就是市人力社保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搭建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端引领对接平台方面的推动工作。企业根据提高自有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制定出分层次、分批次培训在岗职工的计划,提出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质量的计划,寻找合作伙伴的需求目标,教育培训机构介绍各自的培养能力和培养成果,促进供需双方相互了解,加快合作,不断推进需求对接、岗位对接、社会对接、人人对接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覆盖体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