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妇儿规划 > 部门交流
市高院:我市少年法庭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前夕组织系列宣传活动
时间:2014-12-16 来源:市高级人民法院 点击:
分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生动展现首都法院注重发挥审判职能,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精神风貌,落实慕平院长、孙力副院长的相关批示精神,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会同市高院新闻办、未审庭精心策划、组织,各院积极配合,自11月上旬开始,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推出全市少年法庭系列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我市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特色机制、鲜活事例、突出成绩。
一是网络访谈,突出特色工作。与法制网合作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首都法院少年审判"系列视频网络访谈活动。市高院未审庭庭长赵德云、审判长宋莹率先做客法制网,畅谈我市法院少年审判机构发展及特色工作情况。随后,一中院、二中院、朝阳、海淀、门头沟、房山等法院主管少年审判工作的院级领导和庭长,分别围绕各院少年审判亮点工作接受访谈、进行推介。
二是微博播报,讲述法官心语。在市高院"京法网事"微博平台,以每日一篇"少年庭法官手记"的方式,讲述少年审判法官倾心教育、挽救失足少年,呵护、关爱权益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感人故事。来自全市22个法院的少年法庭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截至12月5日,共发布法官手记16篇,累计阅读量达355万。例如,有的读者称赞我市少年法庭法官为"法的精神的践行者"。
三是专版报道,提炼机制成效。《人民法院报》以"构筑'三位一体'机制 实现少审工作创新发展"为题,辟专版报道了北京法院构筑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即司法救助"五个加法"原则、社会调查"三个递进"机制、亲职教育"四三二一"模式。报纸还刊载了著名少年司法专家姚建龙教授的评价:"这一工作体系将儿童福利理念与工作方法融于少年法庭工作中,让司法充满人性的关怀,既'寓教于审',更'寓助于审'。"
四是体验式采访,汇聚典型经验。组织北京电视台、《人民法院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深入我市通州法院、石景山法院、海淀法院,分别就涉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未成年缓刑犯对接帮教,以及外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模拟法庭等主题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
本次系列宣传活动从不同侧面向社会公众生动展示了首都法院少年审判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作风和少年法庭法官亲民爱民、司法育人的形象。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及全市少年法庭也将认真总结本次宣传活动情况,重点挖掘宣传活动中的新措施、新成效,努力推广宣传活动中的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
编辑: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