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当前位置:妇儿规划 > 各区专递

海淀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综述

时间:2014-04-21   来源:海淀报   点击:
分享:

  日前,在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召开的2014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工作会上,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被评为“2013年度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连续26年被评为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先进集体,法官孙欣、彭思舟获得海淀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海淀法院未审庭自建庭以来,严格落实对未成人特殊保护的司法政策,以审判工作为重心,将改革创新、法制宣传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开创对失足少年父母亲职教育制度
  海淀法院未审庭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开设“亲职教育课堂”,对失足少年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并与区司法局、教委等单位合作开展“亲职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为家长进行亲职教育讲座,亲职教育工作获得家长和人大代表们的高度评价,最高法院给予高度肯定并推荐向全国推广。
  2014年1月,在中央综治办、中国法学会、团中央共同举办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优秀事例评比中,海淀法院亲职教育工作在全国600多个参评事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党组书记、院长鲁为作为全国基层法院唯一获邀代表上台发言。
  司法救助实现政府与慈善互促共进
  未审庭一贯重视帮助涉诉困境少年解决生存、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继2012年获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支持后,2013年更是争取到北京市财政拨款建立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帮助孤残儿童治愈多年的顽疾,把失足少年送上返回家乡的路,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同时,未审庭强调未成年人的调查回访工作,连续26年回访考察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救助了千余名涉诉困境少年。
  加强宣传构建保护未成年人社会环境
  2013年举办第九届“六一”开放日,组织280名儿童和家长参观法院建设、观看普法展板、体验模拟法庭、聆听法制讲座,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司法知识,感受法律精神。未审庭还制作了配有法制宣传漫画的展板在辖区学校巡回展出。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通过去法院实地参观,学习法律知识和培养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在现实中真正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希望法院能够多开展相关活动。
  规章制度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范化
  未审庭在总结26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办法》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寓教于审、未成年人信息限制公开、犯罪记录封存等特色工作制度,使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新阶段。
  2014年,海淀法院已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纳入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统一审理,将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司法救助、亲职教育等工作融入其中,进一步扩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范围;将扩大与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家合作,加大羁押必要性审查,扩大非京籍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并建立相关审判、帮教制度;进一步推动多部门协作,探索并总结在校学生、包括犯罪大学生的司法处遇模式,规范未成年人信息限制公开工作,促进非京籍缓刑犯的救助基地建设。
编辑:zhujia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