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巾帼心向党 启航新征程 >  红色百年 鉴往知来 >  百人百集微党课

董秀芬:在艰难危险的斗争中磨练出超凡的勇敢和机智

时间:2021-6-10 9:24:41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   点击:
分享:

  董秀芬,1929年5月23日出生,河北文安县人,1946年加入妇救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董秀芬只有十几岁,记忆中,从日本鬼子驻扎到文安县的那天起,文安县就没有太平过。炮楼围绕着村子而建,几里地就有一个。白天八路军藏身在百姓家里,晚上集中攻打日本人的炮楼。有时日本人会来村里抢吃的,还会对村民进行殴打。更甚者会杀害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从那以后村民便不敢留在家中居住,只得躲到菜地里,搭建一个简易的棚子来住。如果敌人来了,那里地势宽阔,容易逃跑。日本人的残暴让董秀芬恨在心里,17岁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加入妇救会,一心只想干革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由于她年轻,勇敢、有冲劲儿,又很积极,18岁就入了党,成为最年轻的妇救会副主任。从此,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不但支援前线的八路军,还组织儿童团放哨、转移群众、同日本鬼子周旋、替八路军送情报等,在艰难而时刻充满危险的抗日斗争中,磨练出了超凡的勇敢和机智。
  当时妇女们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村里的妇女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董秀芬挨家挨户向大家讲述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用日军侵略中国、妇女惨遭欺凌的事实教育大家,并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做家属的工作。这样,村里的妇女工作很快活跃起来,妇救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妇女们的思想觉悟提高后,董秀芬又组织大家一起挨家挨户宣传,号召乡亲们起来抗日,不当亡国奴。她还带领全村的妇女,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活动和拥军支前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军烈属搞好生产,安排好生活。
  解放后,董秀芬跟随丈夫来到北京,在海淀区的一个工厂做妇联工作,直到退休。
编辑: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