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巾帼心向党 启航新征程 >  红色百年 鉴往知来 >  百人百集微党课

高翠芬:学文化、学政治,不断提高妇女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时间:2021-6-11 8:54:34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   点击:
分享:
 
  高翠芬, 1931年4月12日出生,河北定县韩家庄村人, 1946年参加妇救会,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翠芬的老家是革命老区,高翠芬成长在一个革命家庭,受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15岁参加妇救会工作,16岁入党后便担任妇救会副主任。由于战事不断,经常会有负伤的解放军伤病员来村里养伤。一些较重的伤员会被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进行救治。一些相对较轻的伤员就留在村里养伤,每户村民都会给伤病员腾出一间条件较好的屋子,供他们养伤。高翠芬所在的妇救会要负责给伤员做饭,照顾他们,还要给他们拆洗棉衣,洗完后重新把衣服缝好。在照顾的空闲时间还要抓紧时间给战场上的战士制作军鞋、军袜。
  那时做工作不知道害怕,没考虑过自身的安危,只一心想着革命。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暴露自己党员的身份,每次开会都要秘密进行,经常开会的地点就在离村子不远的防空洞里。
  定县属于老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家家户户生活非常艰苦,吃穿都是大问题。解放军打完仗,就到村里来休整。为了欢迎和慰问解放军战士,每家每户都会拿出点芝麻凑在一起,分成一块块,把芝麻蘸上擀成小薄片,做成吃的送给解放军。那时候大家的干劲都很强,唱着妇女自己编的小曲:人家的儿子是好汉,参加了队伍去抗战,家里的事情没人管,咱们妇女冲上前,帮助抗属去生产,帮助抗属去生产……
  “解放军来了,我们的活就多了。”高翠芬老人回忆说:“拆军棉袄、拆军棉裤,拆完晾干后,再给做好。那会没有穿制服衣服的,我们农村也没有会做制服衣裳的。”说到这时,高翠芬老人像个孩童似的笑了,“有一次,我做的棉袄那个军人穿不上,原来两个袖子都让我上反了,逗得大家那个笑啊!笑的我都不好意思了。然后赶紧又把衣服拆了,找了另外一件棉袄过来,比照着重新上上,这才对了。我们给解放军做鞋、做袜子,那个袜子是高腰的,到小腿肚那个地方,是双层的布的。我们做的袜子多了,一捆一捆的。。。。。。”
  “平时,解放军不来的时候,妇救会也去村里号召,让妇女给解放军做军鞋军袜,家里妇女多的做三双,妇女少的做两双,一做就做一大包袱,送到区里去。那时,做军鞋军袜的材料也都是每家每户凑出来的,就想着解放军就是咱们的亲人,要什么咱们就给什么。”
  在解放战争时期,妇救会还有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宣传当时的政策。当时,村里的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不识字,妇救会就请了一个村中有文化的妇女教大家认字。那会,每个妇联干部都要上城里去培训,有时一周,有时十天,有任务回来就要宣传。每次一开会,高翠芬就到房上去敲锣,一敲锣大家都来了。妇救会开会学习的条件十分艰苦,有时开会没有地,就到村外的田地里,把妇女都组织起来,在田间地头开会学习,宣讲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反封建压迫的道理。那会儿村民的思想还是很封建的,谁家的儿媳妇要是来,就会被家里人说成不学好。经常有妇女学习完回家,婆婆不给开门的事情发生。遇到这种情况,高翠芬就组织村里的妇联干部到家里去,给她们家人做工作。通过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政治,大大提高了妇女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编辑: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