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巾帼心向党 启航新征程 >  红色百年 鉴往知来 >  百人百集微党课

杨文芳:珍藏红色记忆,续写红色故事

时间:2021-12-30 9:04:30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   点击:
分享:
 
  杨文芳,1922年7月26日生,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真武庙村人。1941年参加妇救会,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夜,距离易县只有80公里的卢沟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杨文芳所在的真武庙村也在劫难逃。日本人在真武庙不远处的山上修建了炮楼,时常进村扫荡,见物就抢,逢人就砍,村民的生命安全根本没法保证。
  杨文芳和村里的妇女虽然深居简出,却也听说共产党的武工队是专门打日本人的。在杨文芳心中,她盼望着共产党早一天来到自己身边。
  1941年,抗日的烽火在小山村燃起,杨文芳的家里住进了一名20多岁的康姓妇女。该名妇女白天基本不在村里,只有晚上回她家睡觉。杨文芳觉得她很神秘,应该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共产党员。因为杨文芳一直憧憬着也能加入共产党,便向康姐提出请求要加入共产党。在康姐的引导下,杨文芳加入妇救会,同时加入的还有村里另外两名妇女,三人共同负责村里妇女思想宣传工作。她们经常将村里的妇女召集起来,宣传抗日思想,组织大家为县武工队做军鞋,还为共产党秘密送情报。
  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也正是这一年,杨文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的杨文芳等一大批村干部和妇救会干部迅速转入了地下,不能再公开进行党组织活动。
  据杨文芳回忆,1946年11月中旬,门墩山战役打得异常惨烈,炮火连天打了两天一夜,真武庙村的妇救会干部及乡亲们几乎都上过战场抢救伤员。杨文芳和父亲也去了,那时父女两人顾不上自己的生死,父亲把家里的手推车推到战场拉伤员,杨文芳则奔跑在战场上替解放军伤员包扎伤口,帮助抬伤员。杨文芳清晰地记得,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解放军的一个团长光荣地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团长,村里后来在常家花园为团长立了墓碑。后来那里成为烈士陵园,是向烈士寄托哀思、教育后人的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杨文芳随家人迁到北京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那段舍生忘死参加妇救会,组织妇女做鞋,支援八路军,送情报,秘密入党,救助伤员,参加战役的事都埋在了心底,对组织、对邻居们很少提起。60年来,和普普通通的广大中国妇女一样,相夫教子,积极参加街道活动,协同政府做社区居民工作,做了几十年的街道主任,直到60多岁才从街道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
编辑: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