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党史馆

老物件
2021年,东城区妇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发动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出“百个微心愿·点亮初心人”助力圆梦项目等四个办实事项目,实施“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等五大行动,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
“百个微心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朝阳门街道的关玲老人向当地妇联提出,想重返哺育她的母校——北京54中,再看一看给她留下了很多青春回忆和美好生活的地方。5月12日,“微心愿”圆梦人北京昭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红霞亲自带着志愿者、“微心愿圆梦行动”专车,早早地在楼下等待老人,准备出发圆梦。
一上车,关阿姨就显得非常激动,不断重复道:“怎么也没想到啊,这个心愿能实现。”车刚刚开到学校附近,关阿姨就开始兴奋的回忆着这个地方原来的样子,少年时代的环境和现在的街景不断交替在脑海和眼前。刚一进校门,就看到一群人在静静地等待,学校书记欧阳伟、副校长夏葵热情地将老人从车上扶下来,关阿姨留下了激动的眼泪,紧紧握住书记的手,哽咽着久久不能发声。
欧阳伟引领着关玲老师首先来到校史馆参观,共同回顾学校的发展历史。北京市五十四中1955年建校,关阿姨是58级学生。在校史馆里最起点的地方,停留得时间最长,她似乎也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自己人生的起点。每一张年代久远的老师们的黑白老照片,都激发出她记忆深处的谆谆教导和细心栽培的尘封记忆。当看到一张“五四农场”同学们的合影时,关老师忘情的喊道:“哎呀,那就是我呀!那个就是我!”那张6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上,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将自己种的菜送给毛主席之后开心地合影留念,那青涩浅笑的脸庞和橱窗前苍老面孔相遇的那一瞬间,已经过了整整60年。
在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所有人都被关玲老师对母校的情怀感染着、教育着,与她一起落泪,一起回忆,一起欢笑,一起感慨。参观后,关玲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摞荣誉证书交给欧阳书记,她说:“54中培养了我,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6年,得到了教育行业的很多荣誉,今天我把这些都献给母校,我要向母校报告,我没有让您失望。”在场人员无不潸然、震撼!
随后大家陪同关玲老师参观了校园,曾经的五四农场已经变成了操场,曾经的沙坑换成了单杠,曾经的小树已经高耸成荫,曾经的教学楼进行了翻新,美好的回忆和新时代的发展,在这一刻无数次交融。走到学校孔子雕塑像前,关玲老师看到电子条幅上“欢迎关玲校友回母校”的时候,已泣不成声。她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表示了深深的感谢。欧阳伟书记向老人赠送了校史纪念册,囊括了校史中的重要记录,关阿姨郑重地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此次活动是东城区妇联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百个“微心愿”服务项目,圆八旬老人关玲老师回母校的微心愿就是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的写照,也是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时刻。“微心愿”实现的过程是妇联组织发挥社会力量,服务妇女家庭、奉献社会的“联”字优势。
编辑: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