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聚焦2022全国两会 >  聚焦2022全国两会

三孩政策如何落地?

代表委员建议: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时间:2022-3-7 9:29:37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仅7.52‰,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这是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连续五年下降,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均创下1949年以来新低。
  如何让更多育龄夫妇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代表和委员,听他们如何支招,为三孩政策助力。
  发展托幼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建议,在国家企事业单位优先恢复托儿所的建制和福利,保证哺乳期母亲工作日既定的一小时以上的哺乳时间,让0到3岁的幼儿养有所托、健康成长,让更多的年轻父母安居乐业。在加大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更需梳理具体困难,从源头做起,进一步缓解养儿育女面临的医疗压力、生活压力、教育压力和就业压力,才能让年轻的父母生的放心,养的舒心。
  另外,他建议加大国家对一孩、二孩、三孩家庭专项递增式优惠补贴政策支持的力度,完善育儿补贴减税政策落实机制。在当前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加快完善托幼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家庭后顾之忧,增强适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在全国人大代表、高级育婴师蔡细春看来,各地应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文件基础上,加快“0到2岁”公益性托幼机构建设,重视幼儿早期发展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表示,从避免压制家庭生育意愿、提升多孩家庭获得感等方面考虑,以家庭规模为依据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已是现实之需。彭静建议,在公共政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家庭规模”因素,形成以家庭规模为依据的三孩生育支持配套政策。具体而言,要重视“多孩家庭接送”等困难,将“多孩同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彭静建议,引导各类服务供给尽快破除“三口之家”思维惯性,更好地满足多孩家庭需求。包括引导“亲子游乐、亲子住宿”等商业服务面向多孩家庭提供差异化套餐,适度提高火车成人票允许免费携带儿童数量等,探索更具倾斜性的“多孩家庭”服务供给体系。
  发放育儿补贴,享受全额带薪产假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表示,提升生育率是一道“综合题”,必须打出“组合拳”才能达到应有效果。她表示,我国正处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重要节点,目前20岁到39岁生育高峰年龄的人群队列规模和比重都在下降,对此,黄细花建议,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可考虑发放生育补贴。例如,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满6周岁时,国家财政每月发一定金额的育儿补贴,具体金额可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女职工应享受全额带薪产假。”黄细花建议,要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目前各省份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延长了产假,但如果延长产假的成本全由企业负担,那么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必然就会尽量不招聘女职工。对此,黄细花建议:“国家财政应承担延长产假的成本,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关注女性生殖健康,倡导优生优育
  生育的风险增高,生育质量面临更多隐患。目前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新生儿各类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仍达5.6%左右,先天性疾患和罕见病增多的现象值得关注。
  黄宇光建议,建立和完善优生优育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提供规范化的产前建档、产前检查、早期干预、产时救治、产程呵护以及产后康复的全流程健康医疗体系,提供优质服务。他还建议,进一步规范孕产妇建档产检,鼓励孕妇在定点医疗机构建档,尤其是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建档管理,避免随意在多个医疗机构临时产检的现象,确保在建档医院对产检结果轨迹的全程跟踪可查询,以便出生缺陷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规范出生缺陷的筛查,加强产前遗传学检查,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包括胎儿镜、胎儿介入治疗等)。同时加强对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医疗健康管理。
  “少数省份将分娩镇痛与自然生产或剖宫产归为同一医保目录,客观上造成了医院分娩镇痛做得越多,医院费用补贴越多的现状,客观上限制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开展。”黄宇光建议,将产前检查和分娩镇痛纳入独立医保报销目录,加大医保投入,普惠于民。
编辑: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