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宣讲员畅谈“北京精神”
时间:2011-10-21 9:10:30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日前,近10名百姓宣讲员齐聚市委讲师团,热议正在全市开展的“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和表述语评选活动。大家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北京精神”作注脚,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
“我对第一条表述语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发言的是全国道德模范、宣讲员厉莉,“里面的‘包容’这个词,让我想起电视剧《奋斗》中主人公说的话,他说如果全国只有一个城市能涵养艺术家,这个城市一定是北京——因为北京最包容。”
这个东北姑娘,如今不仅在房山区人民法院尽职工作,还因自己两捐骨髓的爱心行动当选首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分子。城市的包容,让她在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
昨天(19日)参加座谈的,都是北京市百姓宣讲活动3年来表现突出的骨干宣讲员。基层法院法官、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民俗旅游户“老总”、来京务工的“北京好人”、大学生“村官”……与专家学者相比,他们的身份很普通,谈起“北京精神”,也显得格外实在。
河南人李高峰说,来了北京,自己的思想确实解放了很多,敢做也敢想,做志愿者清理垃圾的活动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人做,到带动朋友、志愿者一起做,现在注册队伍有800人,没注册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我得说,这就是北京城市的创新精神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国”在村民看来,可以体现为对垃圾分类从不理解到支持、自豪的转变;“创新”除了中关村,还有每个人主动、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宽容”在自己的民俗户里的体现,就是多替别人考虑、热情待客、不怕吃亏;“厚德”,在普通人身上可以表现为“厚道”……座谈中,大家普遍对第一条候选表述语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进行了解读。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确实需要自己的城市精神。”厉莉说。大家表示,“北京精神”就是北京的精、气、神,是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又一张名片。提炼和培育“北京精神”,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北京人的自信与自豪,进一步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介绍,“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百姓宣讲团”将挑选最得力的宣讲员组队,用普通百姓的视角去理解“北京精神”,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宣讲“北京精神”。全市百姓宣讲“北京精神”活动将至少举办25场,条件具备的话,还有望增加到50场左右。“‘北京精神’不只是口号,还需要每个北京人践行其内涵。百姓宣讲员就是要用自己的宣讲行动践行‘北京精神’。”
相关新闻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基层治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等事项 2024-11-28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 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事项 2024-11-21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等事项 2024-11-14
- 传达学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精神 2024-11-05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 2024-10-24
- 京津冀三地妇联举办巾帼新农人创业故事分享活动 2024-11-28
- 北京绿色低碳故事讲到联合国气候大会上 2024-11-25
-
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为实现高水... 2024-11-20 - 共同谱写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京蒙协作篇章 2024-11-15
- “性别平等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第八届中德性别平等与发展研讨会...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