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指数连续七年上升
时间:2012-5-17 8:40:33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去年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83.05
■市民文明素养进入较好的稳定巩固期
■首都文明风尚建设进一步走向内在提升、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通过对1万多居民的访问、对近400个场所的8000多小时观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较2010年略微上升0.03个分值,达到了83.05。这意味着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素养进入较好的稳定巩固期,首都文明风尚建设进一步走向内在提升、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受首都文明办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研究发布了最新的数据。至此,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7年上升。
数据显示,2005年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65.21,从2005年的65.21到2008年的82.68,四年间共上升了17.47个分值。这一阶段属于“奥运拉动,大幅提升”。此后,2009年上升为82.91,再到2011年的83.05,上升幅度下降,但保持了“巩固发展、稳中有升”的态势。
最新的调查对全市398个公共场所、83.5万行人、45.1万辆机动车、48.3万辆非机动车、198条公交线路、7条地铁线路累计8000多小时的现场观测。现场实际观测显示,北京公共文明风尚进一步彰显,不文明现象继续得到遏制,与“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的结论吻合。
在公共卫生方面,乱扔垃圾的发生率为1.05%,比上年的1.07%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在公共秩序方面,等车拥挤现象的发生率为0.99%,比上年的1%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加塞儿现象的发生率为0.51%,比上年的0.52%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在公共交往方面,市民遇到陌生人问路时,98%的人能够给予热情友好的帮助,与2010年的98%持平,至今已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另据观测,有98%的人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和孕妇让座。在公共观赏方面,剧场、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用闪光灯照相、大声说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率也继续减少。其中,用闪光灯照相的发生率为0.38%,比2010年的0.46%下降了0.08个百分点;大声说话的发生率为2.59%,比2010年的2.74%下降了0.15个百分点。在博物馆用手触摸展品现象的发生率为0.57%,比2010年的1.81%下降了1.24个百分点。
课题组负责人透露,201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的主观评价只有80.22,比客观评价指数83.05明显低了2.83个分值。这是首次出现市民对文明的主评低于客评的“反转现象”。
据了解,2005年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的客评指数为65.21,而主评指数为73.00,远高于客评7.79个分值。2010年客评指数为83.02,主评指数为86.60,仍然高于客评3.58个分值。
有关专家指出,2011年主评指数首次低于客评指数的调查结果,“说明市民对公共文明的标准、期待值更高了;它是一种可贵的文明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增强。”
相关新闻
- 不断提升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的温度精度力度 2024-11-22
-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2024-10-09
- 全面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 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2024-09-10
- 提升家教能力 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2024-08-14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 2024-07-04
- 彭丽媛出席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4-12-02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开幕 2024-11-21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长城国家文化公... 2024-11-14
- 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合力推进老年阅读工作 2024-11-06
- 稳定扩大就业 促进文旅消费 助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