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
时间:2011-1-17 0:00:00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来源:北京日报
“十一五”硕果
一、六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报告摘要:与2005年相比,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或大体实现翻番:经济总量由6970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5615美元提高到10000美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919.2亿元增加到235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912亿元增加到62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827亿元增加到近5500亿元,地区进出口总额由1255亿美元提高到3014亿美元,首都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8%
报告摘要:“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8%,教育、医疗、社保等财政支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8 倍、1.7倍和1.6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标准均提高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事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实现“区区通高速”
报告摘要:“十一五”期间,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114公里增加到336公里,“区区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
解读:在过去的5年里,京平高速、京津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车,通车总里程达到920公里,其中新增373公里,超出“十一五”规划总里程,提前两年实现“区区通高速”。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浅山区路网加快建设,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约2万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十二五”蓝图
一、目标――
“数”说首都“十二五”发展规划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
报告摘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服务业比重达到78%以上,“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的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快形成“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发展格局。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力争达到50%。
“两城两带”,旨在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着力加速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基本形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新格局。
“六高”,指中关村、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
“四新”,分别是通州新城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和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
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
报告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市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解读:“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实现同步,都是8%。近年来,本市已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惠农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市化加快推进以及资产价格上涨,有效地增加了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未来5年,本市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发展成果惠民,努力扩大就业,加快收入分配政策调整,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
报告摘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服务和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大,但经济的平稳发展及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4.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8成
报告摘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比达到80%。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将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实施空气质量控制措施,加快清洁能源利用,退出工业污染源,由此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将在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持续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有一定程度下降。
5.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
报告摘要: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园林绿化发展将进入由造为主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经营为主转变。5年间,将有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成,新增集中连片的城市森林绿地15万亩、绿化宜林荒山40万亩,完成5.5万亩已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到2015年,本市林木绿化率将达57%。
二、重点――
两个率先
报告摘要:
“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就是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解读1
创新驱动
北京将建成
国家创新中心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强央地合作、校企合作、军民合作、内外合作,把辖区内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机构聚在一起,形成高效的创新资源平台,提升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本市将利用5年时间,统筹5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充分利用中关村示范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围绕人才、资本、技术等核心创新要素,出台激励政策。
资本方面,本市将实施高科技企业并购重组计划。“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中关村上市公司100家以上,在资本市场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中关村板块”。
资金支持方面,“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相关制度,不断扩大采购比重和范围,五年采购总额将超过300亿元。
解读2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城市发展将向新区转移
未来5年,本市将加快城市空间格局由功能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向多功能区域共同支撑转变,推动城市发展建设中心向发展新区转移,加快新城建设和薄弱地区崛起。
顺义、通州、大兴,三个城市发展新区,是首都战略发展的新空间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着力区。未来,这些地区将高水平建设生态环境,有效承接产业、人口和城市功能转移,将吸引聚集央企、外企、大型民企等发展要素,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对于城市南部、西部及城乡结合部等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着力加大产业引进、培育力度,改善民生环境,使这些地区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热点。
在城市南部,未来5年,本市将实施园博园、南中轴森林公园以及京良路、京石第二高速等西南部主要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总部基地、大兴新医药基地和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发展,提升城南经济实力。
城市西部,将围绕生态重建和经济转型两条主线,以首钢搬迁调整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为重点,推进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实施首钢搬迁调整区改造升级,整合带动石景山、门头沟等周边地区发展。加快发展108、109国道沿线生态旅游休闲带。
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学规划、整合利用集体土地,使农民成为有资产、有住房、有工作、有社保的新市民。加快中心乡镇向街道、村庄向社区的转变,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城市运行和社会管理体系。今年,将启动1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市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
三、答惑――
1个百分点的降与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比“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低1个百分点。
解读:这主要是考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从首都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增长潜力看,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本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为8%,而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确定为7%,比“十二五”目标低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目标高1个百分点。
解读: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为8%,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而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7%,比“十二五”目标低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目标高1个百分点,主要是考虑当前价格形势,以及收入增长提速的客观过程。
四、细说报告新名词――
北京创造、北京服务
北京创造: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依托首都技术研发和市场优势,着眼于首都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一批“北京创造”品牌,带动整体产业提升。
北京服务:北京服务是立足首都服务资源禀赋,彰显首都经济特征的品牌发展战略,是指新阶段拓展服务半径,提高服务影响力和要素配给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百强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品牌活动,建设品牌区域,构建品牌服务体系,完善品牌服务配套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