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十一五”已收获1312个蓝天
时间:2010-12-6 0:00:00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来源:北京日报
12月4日,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本市空气污染指数97,空气质量良。
至此,2010年已实现266个蓝天目标,蓝天数提前27天达标,这也正式宣告北京“十一五”期间的蓝天目标全部完成,蓝天总数达到1312个。
5年间,为了这1312个蓝天,北京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5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从解决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扬尘和有机气体排放等方面全力提升空气质量。
17.3万户居民告别小煤炉
11月15日,2010年冬供暖第一天,室外气温不到8℃,西城区禄长街13号的董凤格家里却暖意融融,温度足有23℃。2010年进行“煤改电”,董大妈家装了3个电采暖器,1200多块储存煤省了,家里的温度升了,老人也乐了。
这只是“煤改电”项目的一个缩影,本市自2001年启动核心区文保区居民采暖“煤改清洁能源”工程(简称“煤改电”),至2010年底,共有17.3万户居民使用上了清洁能源采暖。
从“煤改电”获益的还有北京的天空。统计数据显示,原城四区采暖型煤销售量从2005年的17.86万吨,降到2009年的7万吨,每个采暖季可减排二氧化硫约160吨,一氧化碳约8000多吨。2010年的1.3万户居民完成“煤改电”后,还可再减少近万吨煤炭使用。
与“煤改电”配套的燃煤锅炉改造,对“蓝天”的贡献也不小。“十一五”期间,本市共对2400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400多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脱硫除尘治理,远郊区县城镇30座大型集中供热中心代替小型燃煤锅炉房,共削减燃煤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粉尘排放2.2万吨、0.75万吨。
15万辆黄标车消失了
2008年元旦,北京率先实施国IV标准车用燃油;2个月之后,实施国IV机动车排放标准;半年后,对“黄标车”限行、机动车分单双号上路行驶。这“三部曲”落实后,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奥运会和残奥会29天时间里,北京的空气质量全部优良。
奥运会之后,本市在2009年1月又果断推行黄标车淘汰政策并禁止黄标车在五环内行驶。
2年来,各个区县的环保工作人员热火朝天铺开黄标车淘汰工作。顺义区仅用3天就拿出淘汰和补助方案,延庆一位工作人员一天打了1000多个调查电话,某区县的环保局长放假散步时还给车主宣传政策……
2009年底全市淘汰10.6万辆黄标车,2010年截至11月底又淘汰了约4万辆黄标车,这为北京减少各类污染排放物315万吨。
如今,面对467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宣布,下一步要提高新车排放标准。
市民对环保措施支持率达95.4%
目前,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是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十一五”期间,本市大力向扬尘和有机气体“宣战”。
2008年5月,本市开始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严格控制施工和道路扬尘。五年中,本市不断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减少有机气体的排放,相继关停了京丰热电公司、华电(北京)热电公司等14台燃煤小火电机组和燃重油机组,建成4座燃气电厂和1座风能电厂;约300家“三高”企业停产退出。
“十一五”期间,本市还首次对市域范围内的70862个污染源开展普查,为制定环保政策,防治污染,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支持。
伴随蓝天数的增加,首都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高。零点公司调查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市民对环保措施的理解支持率从68.1%上升到95.4%,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认同率从44%上升到79%。
从开展“煤改电”、搬迁重污染企业到淘汰黄标车,这一系列行动实施,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响应,更离不开政府财政“给力”支持。五年间全市环保投资从2006年的25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约318.1亿元,累计投资达1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