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圣火映衬亚洲女性的力量

时间:2010-11-16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从体育运动诞生的那天起,比赛一词就不能被竞技水平和金牌数量所涵盖。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顾拜旦近一个世纪前的这声呼唤,使休战成为奥林匹克的一部分。由此,每一次体育盛会都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努力成为不同人群增进了解、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亚洲地跨万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各异。在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举行的亚运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大型赛事。满载一个甲子的风雨和荣耀,亚奥理事会会旗在9个国家16次升起,从新德里到马尼拉、东京、雅加达、曼谷、德黑兰、汉城、北京、广岛、釜山、多哈,来到广州,始终不变的,是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亚洲人民对和平、友谊、进步的追求。

  体育事业和妇女运动均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社会进步程度的反映,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文明一路向前,必然消除赛场上的性别不公,巾帼选手的骄人成绩,是妇女地位上升的写照,也记录着社会和谐的进程。

  本次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当女子赛艇运动员金紫薇,打破男运动员的垄断,成为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位女旗手,这位沈阳姑娘脸上洋溢的自信和骄傲,绝不只属于她个人。除此之外,中华台北、中国澳门、日本、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都选择女运动员出任旗手,背后站着的不仅是叱咤赛场的女运动员,还有占41亿人口半数的亚洲女性。

  一部亚运史就是一部亚洲国家不断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亚洲妇女事业的发展史,透过妇女走在亚运会上的脚步,两性平等的印记清晰可见。在1951年首届亚运会上,共有48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女运动员31名。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上,全部914名参赛运动员中,共有女运动员98名,是上一届的3倍,但也只占运动员总数的10.7%。在72个参赛小项中,女子只有17项,占小项总数的23.6%。本次亚运会,仅中国代表团就有463名女运动员出征赛场。在项目安排上,拳击、卡巴迪、水球、围棋和象棋等竞赛大项中首次设置女子小项,体现着体育事业向性别平等目标的迈进。

  与此同时,亚运盛会成为展示女性力量的舞台。1974年中国首次征战亚运,我国选手李亚敏打破女子标准手枪世界纪录夺金。在汉城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田径比赛中,印度短跑名将乌莎连夺400米栏、200米、400米和4×400米接力4枚金牌,并刷新亚运会纪录。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韩国19岁的射箭选手金水宁共两次破世界纪录、1次平世界纪录、10次破亚洲纪录、7次破亚运会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破纪录专业户。在多哈亚运会上,卡塔尔国家射箭队队员娜迪阿?曾丹,被视为阿拉伯女性的一个里程碑,而头裹白色头巾、脚穿长筒袜的约旦女足,虽然球技不高,却有理由为第一支走进亚运赛场的阿拉伯女子足球队而自豪。本次广州亚运会,阿曼派出女选手参加比赛,这在阿曼的亚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个个英姿勃勃的女选手,用力与美呈现体育竞技水平,以体育为媒介融入社会,显示女性的价值和追求。亚洲妇女在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让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对女性的能力刮目相看,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的逻辑和范畴。

  人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将妇女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亚洲体育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亚洲各国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在亚运圣火的照耀下,亚洲女性一定会不断上演新的传奇,性别和谐将如花绽放。(本报评论员 佟吉清) 

编辑:admi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