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新书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时间:2013-10-16 9:19:2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编者按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在迎接中国妇女十一大胜利召开之际,彭珮云同志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2013年 9月 25日,该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现摘要刊发彭珮云同志和各位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使读者充分了解该书编写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是全国妇联向中国共产党90周年献礼的重要课题,也是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主编。全书共十一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的基本原理,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思想来源、指导思想、实践基础以及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深刻阐明推动中国妇女运动,实现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发挥妇女的主体作用,并汇集社会合力,共同推动。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彭珮云(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


  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呼唤。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妇女运动面临许多新情况,积累了许多新经验,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对于怎样认识当前的妇女问题,推动妇女运动深入发展,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感到当前妇女问题似乎越来越多;有些人认为中国妇女地位已经很高了;有的人认为经济增长了,男女平等就自然而然实现了等等。这就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从理论上对新时期的妇女问题进行科学的阐释。在国际妇女理论研究领域,也应该有中国的声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基本问题,探索妇女运动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根本道路、依靠力量。只有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了,妇女运动才有明确的方向,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种妇女问题才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各种理论观点和思潮才有鉴别力,妇女工作才能增强目的性、自觉性、系统性和创造性,避免盲目性、被动性和随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编写这本书就是希望为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尽一份力量,做一点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思考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这本书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初步探索。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有诸多重点、难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当前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妇女参政重要意义的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并保障其落到实处;如何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当代国际妇女运动中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和有益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中的责任主体作用;如何切实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如何消除影响妇女平等就业的性别歧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作用与参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等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

  李秋芳(中央纪委驻广电总局纪检组组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全国妇联3年前确定的迎接建党90周年理论课题和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学术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奠基之作,对于我国妇女发展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我和中国社科院张祖英、王宜秋、吕静、范强威等同志与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妇女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能够参加此书的研讨编撰,感到既十分荣幸也十分难忘。我们深切体会到,编撰此书的过程,是个人修德行、磨心智、长知识的过程,也是为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尽责任、干实事、做贡献的过程。

  我认为,本书有两个主要特色:首先是高举旗帜、联系实际、改革创新。此书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妇女运动实际,借鉴当代国际妇女发展的有益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的鲜活实践进行了提炼升华,作出了理论概括。其次是科学系统、结构严谨、语言平实。可以无愧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全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指出了妇女发展与权益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了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条件,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妇女运动的规律,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大众特色,具有很强的问题针对性、理论指导性、实践操作性和发展前瞻性。


  引导中国妇女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

  徐伟新(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


  作为本书的一位作者,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想表达三点心意:一是祝贺本书的出版;二是感谢珮云大姐带领我们集体攻关, 给我个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三是向珮云大姐表示敬意,珮云大姐已经80多岁了,仍然笔耕不辍,心怀天下,想着妇女发展的大事情,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关于这本书,我有三点看法:第一,填补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系统全面的体系,它涵盖了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各个人群,当然也包括妇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写一本妇女问题的著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贡献。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妇女版”。

  第二,明确定位。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和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实现“中国梦”。妇女应该怎样参与其中,去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国妇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中如何把个人的价值和时代声音融汇在一起,如何向这样一个大目标前进提供一个定位。

  第三,启发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中国近代以来的主题是解放,救亡图存。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来“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叫社会主义,一直到科学发展观。正是因为有了35年的励精图治,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强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富国,因此,到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没有改变,依然是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也要看到,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妇女的就业歧视,土地流转分配方面的歧视,妇女群体本身的不平等,等等。在发展中公正的问题凸显出来了,在谈到妇女解放与发展问题时,也应关注妇女的公正。今后,我们还要把理论继续推向前进,继续深入研究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应将本书作为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教材

  沈淑济(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珮云大姐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喜事。我曾在妇联工作很多年,一直渴望有这样一本书,能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妇女运动提供理论指导,也能回应国内外各方面关于中国妇女运动实践中的种种挑战和现实问题。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有幸和晴宜同志、庆淑同志、静之同志一起参加了本书顾问组工作。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不仅学习到理论,也学习到珮云大姐和课题组同志们的工作精神。参加课题组的五个单位的同志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怕困难,不计得失,反复研讨,一遍一遍反复修改,我一直都被她们的工作态度所感动。我也深深感受到珮云大姐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珮云大姐先后召开了几十次专题讨论会,亲自到北大、中国社科院和中央党校等单位多次调研座谈,充分发扬民主,和大家一起平等地讨论和研究问题,耐心倾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包括不同意见。还广泛征求和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听取全国妇联各位领导、有关部门和顾问组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两年多来,无论是春节期间,还是酷暑难耐的三伏天,珮云大姐都坚持工作,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保证了这本书在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出版。

  妇女解放事业任重道远。本书对我们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妇女理论的精髓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鉴于此,提两点建议:一是将本书作为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教材。现在干部交流力度很大,希望特别重视干部培训,特别是从其他岗位交流来的新任妇联干部的培训。二是加大对本书的宣传力度。不仅妇联干部要宣传学习,也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特别是进一步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以妇女理论最新成果完善人学研究

  陈志尚(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讨论,感到该书的出版十分不易,不仅具有国内意义,也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更加完善,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这本书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鲜明地提出了全党全国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二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也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妇女的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总结了中国百年来妇女运动实践的基本经验;三是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道路、妇女解放与发展的主体力量和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面向实践和未来,提出了推动妇女发展的相关对策。这是可喜可贺和值得学习的。

  我长期从事人学研究。人学学会已经成立十来年了,珮云同志是我们的名誉会长。我感到,人学如果不研究妇女学,是不完整的;反过来说,妇女学如果不关心人学也是不行的。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妇女理论与人学》,我着重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性问题;另一个是人权问题。人性问题,如果不搞清楚人性是什么,怎么讲清楚女性是什么;人权问题,如果不讲清楚人权是什么,怎么搞清楚女权是什么;反过来,人权对女权不关心,人权也是不完整的。我称它们为姊妹学科,每次参加妇女学的讨论都很有收获和启发,以后一定要加强交流。


  用性别平等视角审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

  顾宝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珮云同志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即把握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客观规律。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说过去的变化很快很大,以后的变化可能更快更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妇女问题和性别平等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新挑战。过去的实践,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包括世界各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也会得到新的进展;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了、社会发展了,并不一定妇女地位就自然会不断提高,性别平等就会越来越顺利得到实现,而是可能出现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的不同步的情况,甚至出现在整体向前的同时,在局部出现相对倒退和恶化的情况。这提示我们,要重视妇女地位的“相对独立性”问题,这正是之所以要不断增强性别视角的理论根据,也是妇女工作需要常抓不懈的理论根据。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增强性别视角,时时处处用性别平等的视角去审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我们衷心感谢彭珮云同志带领大家为实现我国的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为实现一个文明社会而做出的努力。


  不断丰富中国妇女运动理论建设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建设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社长)


  人民出版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1921年9月),也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著作是人民出版社的主要任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到三代领导集体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均主要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负责妇女工作的领袖同时也担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出版社也承担起出版妇女运动领袖著作的工作,如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同志的相关著作,《向警予文集》《宋庆龄选集》《宋庆龄书信集》、何香凝的《双清文集》、顾秀莲的《中国特色妇女发展之路》等。

  彭珮云大姐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既是对中国妇女运动理论建设的丰富,也是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建设的丰富。这项工作,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该书立项后,人民出版社高度重视。获悉这本书要在中国妇女十一大召开之前出版,本社领导亲自主抓,并成立了包括部门主任在内的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全局,组织调度,以保证该书保质按时出版。接下来,我们将全力配合全国妇联等部门,做好这部书的发行和宣传工作。


  为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提供思想指南和理论指导

  赵津芳(北京市妇联主席)


  拿到珮云同志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一书后,我进行了认真学习,感到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独特、时代性强。二是深入探索妇女运动的发展规律、科学性强。三是理论体系完整、权威性强。本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及实践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正本清源的提炼与论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系统总结和权威研究。

  对我们基层妇女工作者来说,做好妇女工作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我认为,各级妇联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列入广大妇女工作者的必修课程。这本书是一本好教材,我们要积极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理论在妇女发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妇女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把法律赋予妇女的权利转化为妇女的现实利益;把妇女发展的规划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把党和政府给予妇联的工作资源和条件转化为推动妇女工作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组织体制、制度建设、工作机制、服务方式上的新突破。

  作为首都的妇联组织,我们要按照全国妇联的要求,做到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实践,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青年学者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马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为一名有机会参与新书编写的青年学者,我的主要感受是:幸运、感动、收获与责任。能够参与珮云大姐领导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我感到很幸运。在参与中,我始终备受感动。珮云大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有着孜孜不倦的执著追求。多年来,始终身体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书稿,珮云大姐都是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亲自修改。令人感动的是,去年珮云大姐的眼睛需要动手术,但她惦记课题,不仅根据课题进展要求协调手术时间,而且手术后只休息几天,就急着召集我们讨论书稿。令人感动的事还有许多。珮云大姐开放的胸怀、民主的作风,谦虚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典范。令人感动的还有许多老领导、老前辈和课题组内的学术先辈。她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无私忘我的崇高精神追求,无不在给年轻一代上着一堂堂生动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教育课。在参与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思想方法,还收获了对学术研究知难而进、对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参与中,自己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青年学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会沿着前辈开拓的足迹奋力前行!(文字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课题组)

编辑:alysa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