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让城市更美好!
时间:2010-9-13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来源:中国妇女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以“城市”为主题,在世博会159年历史上前所未有。这一主题凸显了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城市时代。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统计,目前全球城乡居民基本持平。而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增至全球人口的70%。
就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让?皮埃尔?蓝峰致辞时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城市人口将增加近30亿,这将促使我们提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这次世博会将促使人们提高认识,努力建设更持久、更公正、更安全、更和谐的城市。让?皮埃尔?蓝峰还用他不太熟练的汉语说:“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城市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史无前例的。”
正如让?皮埃尔?蓝峰所言,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6.6%,2003年以来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
而在城镇6.1亿人口中,女性占到了总人口的48.5%。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为许多人包括妇女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妇女,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行,海洋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内涵,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承担着生力军的作用。”2010年8月26日,在参加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青岛采访活动几十名记者面前亮相的是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女市长生动的介绍,让第一次到青岛的记者对这座城市有了最为形象的了解。
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像张惠这样的女市长共有670余人。而据统计,城镇企事业、民主党派及社会团体女负责人的比例均高于20%。信息、金融、贸易等新兴产业中的女性比例越来越高。城镇女性就业人员占到了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38%。
妇女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妇女的智慧参与。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作为世界新兴城市发展的样板,早在4年前,深圳就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全球“先锋城市”的发展目标。
2006年7月26日,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而参与组织完成这部城市规划的就是一位女性――规划专家出身,现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深圳市副市长的闫小培。
城市发展使女性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观念更加先进和开放,同时社会也更加认同女性的作用和成就,两性关系日趋平等、和谐。
绿色城市,所有妇女共同追逐的目标
美好的城市生活不仅是人与人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0年3月24日,一场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的名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的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北京市委常委梁伟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北京”建设,北京市制定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积极创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快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
绿色城市,这不仅是北京,也是所有城市妇女共同追逐的目标。
“妇女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宣讲和教育活动,低碳生活的理念、绿色消费的意识能够深入广大家庭,形成合力。”活动中,来自北京魏北社区的赵先生深有体会地说。
另外,城市的职业妇女在纸制品的减少、再利用与回收和垃圾分类、办公区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是时,全国数以万计的城市妇女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咨询、卫生清理等环保活动。
绿色城市的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而广大妇女则是推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
“我想长双翅膀,飞往最绿的地方,去分享碧波荡漾蓝色月光,去分享鸟语花香温暖太阳……”这是歌曲《深绿》的歌词,也是所有城市妇女心中的梦。
流动妇女,融入城市需要更多帮助
上个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剧《外来妹》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大量的外来妹涌入城市,成为城市里不容忽视的一员。
而正如城市化给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给妇女带去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城市化的进程与社会转型密切相连,实现性别平等的机会与挑战并存。
如何趋利避害,解决城市化中妇女面临的特殊问题,包括贫困、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保护不同妇女群体尤其是流动妇女的权益,应对环境与资源挑战,发挥妇女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培育和谐的城市文化,让妇女与城市的未来更加美好……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课题。
根据全国妇联2006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厦门等10个城市对995名打工妇女进行的问卷调查,有近20%的被访者认为“到现在都感觉融不进城市生活”。
“80后”的王静,来北京打工已经8年,她与两个小姐妹租住在城乡接合部一处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王静做过餐馆服务员、企业生产线的工人,现在是一家商场的促销员。对于未来,王静说她不想回到山西老家农村去,但在城市里,她一直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清华大学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张玉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关注女性流动人口权利促进,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城市的未来。“因为,流动人口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输入,解决了自身新增劳动力总量和结构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矛盾,而女性是其中的生力军。”
为了帮助她们,全国妇联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流动妇女平安之家”,为流动妇女提供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她们能更好地在城市就业和维权;为她们提供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社区文娱活动的机会,让她们有机会融入社区。
但是目前,流动妇女在其所居住的城市中仍是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其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就业、婚姻、生育、权益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高度的关注,使其对所居住的城市产生归属感,让她们既能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又能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几天后,一场主题为“妇女与城市发展”的论坛将在上海举行。届时,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用性别的观点审视城市发展,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分析挑战,制定对策,为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