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呈现独特魅力和风采

时间:2011-2-22 15:24: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真情互助暖基层 志愿服务谱新篇

  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各级妇联组织把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作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切入点,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蓬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和风采。为集中展现各地妇联组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现广大巾帼志愿者的风采,本报选取了部分地方妇联组织以及巾帼志愿者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生动案例,以飨读者。


  福州市妇联

  送温暖献爱心便民利民


  近年来,福州市妇联坚持以基层妇女组织为依托,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把组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壮大妇联队伍、延伸工作触角,并将此活动融入该市文明城市创建考评中,融入“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经过各级妇联的不懈努力,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三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为组织动员更多的女性参与“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市妇联主要通过宣传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意义,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宣传志愿者队伍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弘扬社会新风、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08年,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及其家属渡过难关,福州市妇联与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联合向全市家庭,特别是“五好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等先进集体的家庭发出倡议,共同帮助灾区伤病员及其家属渡过难关。她们还以方便家庭、服务家庭需求为重点,组织家庭志愿者走进孤、老、病家庭和养老院,结成“一助一”爱心互助对子,提供“送温暖、献爱心”便民利民服务。

  为打造宜居福州,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美德在农家、四绿工程等绿色志愿服务,市妇联发动广大家庭成员和妇女认真做好自家及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同时发挥“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美德在农家”、“妈妈义工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打造宜业宜居城市。

  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市妇联开展了爱心维权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爱心维权志愿者队伍、反家暴志愿者队伍,利用“三八维权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受理有关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申诉,解答法律咨询,帮助联络律师,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

  另外,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市妇联还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通过咨询、授课等形式,组织志愿者为贫困家庭、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家庭、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的子女及孤残儿童提供家庭教育、爱心资助等志愿服务。


  深圳市妇联

  立足社区服务市民


  多年来,深圳市各级妇联组织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妇女实际,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引导、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1年,深圳市妇联及时转发了《广东省中华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组建管理意见(暂行)》和全国妇联《关于发展壮大“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意见》,并召开了深圳市“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创立暨授旗大会,充分发挥妇联自身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制度建设,了解困难群体实际需求,广泛组织发动各界群众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市各级妇联组织已创建巾帼志愿者队伍300多个,建立服务热线电话近400个。

  2002年6月11日,深圳市妇联在福田区莲花北村举行深圳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志愿者队伍成立大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266名热心维护妇女权益的公检法司等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成为首批维权志愿者。她们一方面不定期地开展免费法律咨询等,另一方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运用各自的知识帮助广大群众。截至2010年6月,深圳市妇联建立“阳光心语驿站”、“单亲母亲俱乐部”、“家道协会”等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服务项目49个,服务妇女达13万余人次。项目立足社区,根据市民需求开展帮贫扶困、婚姻调解、心理调适、亲子教育等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

  深圳“巾帼文明岗”已经成为深圳妇女工作的品牌,成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

  2007年始,根据省妇联的统一部署,深圳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行动,深入开展困境儿童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妇联组织、爱心父母、困境儿童三方互动平台,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市共有爱心父母627人、爱心集体148个1378人,通过助学、助养、助教等形式帮扶困境儿童1410名。

  2008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全国妇联、省妇联的要求,对甘肃灾区开展对口援建工作,市妇联启动“百户家庭手拉手心贴心关爱行动”,市民热烈响应,共有350多户家庭报名参与。市妇联还精心策划组织了结对仪式,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101户深圳爱心家庭与甘肃对口支援地区家庭成功结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携手帮扶,从经济和情感上给予支持和关爱。


  厦门市妇联

  把志愿者的温暖送到需要的地方


  在抗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厦门市妇联在第一时间开展“大爱助孤”活动,该市207家巾帼志愿者单位和个人为四川彭州灾区特困家庭儿童、贫困学生、孤老孤残人员捐款,截至2010年10月,共筹集善款100多万元,基本完成3年“助孤”任务。

  各区妇联、各巾帼文明岗立足自身实际,以服务家庭、促进和谐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巾帼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厦门市直机关妇工委组建培训了机关公务员巾帼志愿者宣导队,专门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党政代表和港、澳、台及外国友人来厦考察团;厦门老年大学关工委“老妈妈”爱心帮教队,最年轻的63岁,年龄最大的87岁。她们自2004年以来,长期协助收教所和工读学校举办法律、家政等学习班,用真情和爱心唤醒了一批又一批走上歧途的孩子,帮助600多名失足女青年提前解教;海沧区妇联建立了多梯次、全方位的家庭志愿服务网络,组织志愿者为广大家庭提供日常生活的便捷服务、业余学习的文化服务和特殊群体的帮扶服务。

  2005年5月,市妇联就建立了由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组成的“娘家人”志愿服务队,5年多来,“娘家人”志愿服务队以“哪里偏远,哪里贫困,市妇联就把温暖送到哪里去”为宗旨,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为农村妇女“送信息、送科技、送法律、送医疗、送温暖”,扎实有效地开展结对活动。

  2010年9月,市妇联共组建了包括“娘家人志愿者服务队”、“巾帼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在内等10支巾帼志愿者特色服务队,这10支志愿者服务队都有各自的服务内容和规章制度,她们根据自己的专长,结合妇女、儿童、家庭需求,在全市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对提升厦门市巾帼家庭志愿服务品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武汉市妇联

  打造服务品牌开拓发展空间


  2007年,武汉市妇联联手《武汉晚报》,大规模地招募巾帼志愿者,组建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武汉市“爱心妈妈联盟”,为全市各类弱势儿童提供经济援助和成长关爱等爱心服务。目前已经成长为一支拥有15个分队、近200个支队,成员2万余名的志愿者队伍。

  武汉市妇联重视实事化服务,实现巾帼志愿服务的全覆盖。比如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针对儿童开展学习服务;“巾帼维权”志愿者和婚姻家庭专家辅导团利用热线、QQ聊天、工作室等提供维权咨询和婚姻家庭指导服务。针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服务,如“爱心妈妈联盟”针对弱势妇女儿童群体长期结对帮扶,提供经济援助和成长关爱服务。

  “爱心妈妈联盟”是武汉市妇联重点打造的服务品牌,市妇联利用“女性具有天然母性”的特点,以“爱心妈妈联盟”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为突破口,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编号管理,打造标准化工作站(点)。该联盟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编织毛衣传递爱”、“不让一个孩子身体掉队——为低保家庭子女捐订牛奶”、“爱心妈妈伴我成长”等系列关爱活动,全方位促进弱势儿童健康成长,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和市领导的好评。此外,武汉市妇联还打造巾帼维权帮教志愿服务品牌、家庭志愿服务品牌、巾帼健身志愿服务品牌、“连心家园”服务品牌、低碳生活家庭志愿服务品牌等。

  多年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在城乡妇女中广泛开展了“创业行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村湾保洁”、“文明家庭”创建、“春蕾计划”、“妇女维权”等多项品牌工作,为巾帼志愿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扬州市妇联

  壮大志愿者队伍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为壮大志愿者队伍,扬州市妇联通过组织推荐,网络、报纸公开招募,热线电话报名等多种方式招募志愿者,重点在女党员、女知识分子、女村官等优势女性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并通过扬州妇女网、《扬州妇女工作》等网络、平面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近年来,市妇联将村和社区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主战场,将服务大局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开展了“四大行动”。一是家庭提素行动,即组织“巾帼文明礼仪宣讲队”深入社区、家庭,发放《家庭礼仪知识手册》和《家庭美德须知》文明手册,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是家园共建行动。开展了“携起绿色之手、共建生态家园”的植树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招募了近80名植树造林志愿者,组织她们到凤凰岛,共植“巾帼林”、“亲子林”,为创建森林城、文明城添砖加瓦。

  三是文明交通行动。积极应征文明交通志愿者,在上下班重点时段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劝导行动。

  四是和谐关爱行动。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女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深入农村,与留守儿童一起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为提升公信力,打造“好嫂嫂”志愿服务品牌。扬州市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十佳好嫂嫂”评选表彰活动,叫响了“村里有个好嫂嫂,全村姑娘都学好”的品牌宣言。最终市妇联在全市推荐出的985名“好嫂嫂”候选人中经过层层评选评出了市“十佳好嫂嫂”,将此活动做成了全省有名的妇女工作品牌。另外,还有打造“红马甲”志愿队伍品牌的活动。此活动成为了全市志愿服务的第一品牌,获得了“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目前,“红马甲”义工队伍已由2006年创建之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

  汶川地震后,扬州市妇联在第一时间向全市发出了爱心援助倡议书,号召全市妇女开展捐款;在灾区伤员来扬州救治期间,又借助主流媒体力量为38位伤员招募爱心志愿者120名,重点对其中没有家人陪护的11名伤员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护理和照顾。


  爱心传递真情互助温暖人心


  我叫史秀英,是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7号楼的居民,同时也是爱心互助组的成员——一名巾帼志愿者。从2006年开始,二区9号楼8名退休妇女,在雷士琴、李春子的带领下,组织成立了“金玫瑰爱心互助组”,为有困难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及残疾朋友提供帮助。几年来,我们主要为身边需要帮助的街坊邻居做了以下服务:

  首先是精神安慰。爱心互助组成立后,我们对帮扶对象逐一走访,建立了一帮一的关系,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坚持对空巢老人“每日一问”,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现在楼内的老年人比较多,而且空巢老人多,老年人难免会孤独,我们就开聊天会,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回忆过去,享受现在,期望未来,使老人们不再寂寞。我们还特别重视老年人的生日,按月份排列好,届时到家中为其庆祝,使老人们能亲身感受到爱心互助组的温暖。

  其次是邻里互助。一些老年人日常生活虽能自理,但难免会有个小病小恙要去医院,他们不愿麻烦子女,怕耽误他们的工作,可去医院看病又有很多不便,爱心互助组的成员就陪患病的老人就医,帮他们排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有的老人大病出院后,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爱心互助组的成员便组织起来,轮流到家里照顾他们;雨雪天,路滑不好走,互助组的成员们便主动为年老和腿脚不便的人买菜、购物。互助组成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使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

  另外是丰富生活。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互助组组织了多种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每周一歌”是我们每周都要聚到一起唱一次歌,“每节一联欢”是每到春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大家就聚集到一起庆祝,有时是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有时是每人带一个自己的拿手菜,大家品尝。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居民之间的关系,密切了相互的感情,使组员们充分感受到了爱心互助组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爱心互助组的行动不仅得到了居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社区党委和妇联的大力支持,社区把爱心互助组的事迹进行总结在居民中推广。现在,爱心互助活动已遍及社区各个角落。其实,我们自己也是爱心服务的受益者。在爱心服务中,我们一方面为他人做奉献,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充实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能够为别人带去一些温暖,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做一点贡献,我们感到由衷地高兴。我们将继续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到全国妇联“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主题活动中,通过我们的爱心互助行动,传递更多的人间真情。

  作为巾帼志愿者,我们在此向全国广大妇女姐妹发出倡议,赶快加入到巾帼志愿服务的行列来吧,奉献他人,提升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社区金玫瑰爱心互助组 史秀英)
 

编辑:alysa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