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形成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时间:2011-3-2 11:37:25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的饭菜卫生实惠,又很清淡,符合我们的口味。”北京市东城区府学社区年过七旬的潘大妈,现在时常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助残)餐桌就餐。“民以食为天”,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餐桌,是北京市养老(助残)的“九养”政策之一,2010年全市共建立了4584个养老餐桌,“培育500个示范养老(助残)餐桌”又被纳入2011年为群众拟办的30件重要实事之一。
如今,北京市的老年社会福利正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共同推进。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北京市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过去5年,北京围绕这一模式,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2010年起实施的《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系统推出九项服务,让老年人得到实惠。36万名高龄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收到了4.3亿元养老(助残)券;全市431位百岁老人获发医疗补助领取证,69名百岁老人享受了补助医疗费35万元。
同时,北京城乡建立了4584个养老(助残)餐桌和5305个托老(残)所,招聘了2000余名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322个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配发了具有无障碍功能、统一标识的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近8万名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配备了“小帮手”电子服务器。
北京全市养老机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万张。整个“十一五”期间,北京共增加养老床位41322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五”期末建设总量的近1.4倍。
相关新闻
- 不断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24-09-25
- 聚焦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9-14
- 凝心聚力抓落实 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2024-08-07
-
加强经验交流深化学习互鉴
携手共创京粤合作发展新局面 2024-06-27 - 全市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2024-04-22
- 对拐卖妇女儿童、养老诈骗等犯罪突出整治 2024-11-21
-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 2024-10-11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2024-09-09
- 深化国际技能交流合作 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2024-06-26
- 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活动举办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