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蓝图绘就践行可期

——“十二五”为妇女全面发展提供新契机

时间:2011-3-9 14:39: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早在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徐崇华就已将“十一五”规划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进行了对比。

  她很兴奋地发现,“坚持男女平等”被明确写在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这意味着,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她认为,这种性别意识的纳入,将使某些男女并不平等且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时期“至少会得到更大的推动”。

  全国人大代表刘惠,更关注妇女自身的发展。曾担任过安徽省妇联副主席,现任安徽省粮食局局长的刘惠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挖掘出了更多可操作的妇女工作。“如‘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这一条,家庭可是咱妇女工作的长期阵地。”她认为,通过发挥妇女工作的优势,并打造一些新的阵地,直接得到发展的就是妇女自身。

  无论是有关妇女权益问题的解决,还是妇女发展的新落脚点,全国政协委员舒安娜敏锐地直觉:“十二五,是妇女全面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一次新的契机。”

  3月5日,记者发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印证了舒安娜委员的直觉。


  政策调整推动男女平等


  “‘十一五’期间,正是因为某些政策的调整,才使得一些切实涉及妇女利益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如女童九年义务教育、妇女健康等问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胡玉坤说,坚持男女平等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将“确实有效改善很多男女不平等的问题”。

  “不仅是改善,还会得到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工商联主席徐崇华,今年连续第三年提交了有关男女同龄退休的议案。

  她多次强调,这次议案与前两年不同,标题是《依法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法律依据的第一项就是《宪法》中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让她信心倍增的,还在于某些国家机关对此问题的重视。在她去年提出此议案后,一位相关国家机关的处长亲自到安徽滁州与她就此问题进行过交谈了解。

  “咱们将要迎来‘十二五’,我觉得在我代表任期内,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徐崇华说。

  “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应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存在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全国人大代表孙菁提出,还有一个男女不平等且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菁,曾在去年参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发现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比较严重。

  孙菁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家相关部门在此问题上做过大量努力,使得如今社会招聘中,很难再明确看到“男性”要求。但潜在的性别歧视,仍旧存在。

  让她有信心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此问题能得到推动解决的,在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孙菁认为,国家政策把就业提到重中之重,作为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妇女,必然会受益,且此项政策也将为开展妇女工作、促进妇女发展找到新的动力。

  “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平等权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宪法基础。”胡玉坤说:“英国历史法学的创始人梅因,有句关于进步社会的经典论述,即人类社会平等权的发展是从不平等到平等,从男女不平等到男女平等的运动。”

  她相信,“十二五”,将给这项男女平等运动带来新的推动力。


  挖掘妇女发展新落脚点


  “21世纪上半叶,中国即将经历城市化加速的过程,城市文明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崭新起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一虹说明,“妇女机会和参与方式以及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组织资源都会大幅增加。”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无疑是推动城市化的一个加速器。金一虹认为,城市化将有助于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曾在“当代中国妇女地位研究”的报告中指出:“城市较多采取独立居住方式,使城市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较农村妇女更高。”

  金一虹提出,大工业产业、都市服务业以及新经济领域、文化产业、社区建设等,还将为妇女发展提供新的活动舞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也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找到了“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主要还是靠在村里的农民。”王银香说,“现在村里的农民还剩谁?大多数是农村妇女。”

  在五里墩村,1000多名村民,留村的村民中70%是妇女。虽然这些农村妇女都被王银香吸纳进了她所创建的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高科技的畜牧养殖工作,但由于这些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只能进行加工运输等简单的工作。

  她认为借助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东风,可培养一大批现代新型女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致富本领,确保中央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目标任务得以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舒安娜则把关注点落在了“服务业”,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服务业”被单独列为一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舒安娜认为女性感性、细心,从事服务业是女性的优势。她希望广大妇女能在“十二五”重视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到自身发展的契机。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很多妇女问题就是民生问题。”胡玉坤说,“从出生起的人口性别比失衡,年轻女性就业中受到歧视引起就业难,老年妇女、农村妇女更是弱势群体,其权益的缺失及受侵害都是民生问题。”

  她认为,今年无论是从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规划纲要草案中,都以单独的部分长篇幅阐述了民生。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弱势妇女群体有了保障。”胡玉坤说,“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更好地享有了健康权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妇女老有所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人都享受改革的成果,“特别是针对原来公共服务缺失的流动妇女及农村妇女群体”。

  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梧说,“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量投入加大了”,“规划纲要和财政部关于2011年预算计划里已做了规定,比如,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也将近15%,远高于2011年GDP8%的预期增长。”“大的投入表明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决心。”

  “十二五”,弱势妇女群体长期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保障中的民生问题能够改变,真正实现改革成果均等化、人人享有将指日可待。


  专家访谈


  妇女全面发展仍需面对各种挑战

  ——专访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媛


  记者:有关妇女发展的提法,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坚持男女平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对此,您怎么评价?

  冯媛:这与过去相比是一个进步。过去只是从微观的角度谈到妇女,或者是谈及工青妇发展附带妇女。现在,至少从用语角度来说,单列出来了,说明关注到了这个群体。我相信这是妇女组织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和政府积极采纳的结果。

  记者:您觉得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妇女群体有哪些特别的关注?

  冯媛:“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妇女的特别关爱比较多。比如在参政领域,2007年两会时,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提出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这是第一次对妇女代表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在去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提出“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村民委员会应当促进男女平等”三个方面,可谓是修正案的“三大亮点”。再比如妇女的两癌普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卫生部也将其纳入了工作规划中的重点。

  记者:在“十二五”中,您有怎样的期待?

  冯媛:期待的是整个社会经济具体的发展规划中,如何有具体的措施来落实,因为妇女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从妇女健康这个方面来解读,妇女健康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只是妇女的两癌普查。举例来说,目前国家正集中力量发展教育,在很多边远的农村,进行撤点并校后,很多孩子就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其来回的路程加长或者是寄宿,这其中他们的营养怎么保障?

  去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了一项有关农村学龄儿童的营养调查,发现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学生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身高和体重都明显低于正常年龄儿童,早期儿童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所以期待“促进妇女全面发展”能从各行各业具体的规划、具体的政策措施当中来落实,关注妇女关心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怎么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

  冯媛:我认为不管是从妇女个人发展的机会,还是从整体的比例来说,一定要先解决一些具体的挑战,才能实现平等,实现妇女全面发展。

  再以妇女就业为例,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第三次妇女地位的调查,但从前两次妇女地位的调查来看,男女之间就业率的差距以及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近10年结果虽然还没出来,但我们从一些统计的数据中发现,男女在就业率和收入差距方面并未缩小。

  妇女参政中,目前各级机关单位人员、各级政府官员,女性的参与率同《妇女发展纲要》(2001年 ̄2010年)所规定的指标比较,距离达标也很有挑战。

  再比如男女同龄退休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男女的经济平等以及女性的政治参与,都面临着困难。

  只有把这些一个个具体的挑战克服了,才能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全面参与和发展。

  记者:一直在说“十二五”给妇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您觉得妇女对“十二五”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冯媛:促进妇女的参与,将对实现“十二五”的规划目标有帮助,对整个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只有利没有弊。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妇女的发展和各项事务的参与必定会对“十二五”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手记


  “从哪说起”


  采访中,带着一个宏大的主题“‘十二五’规划与妇女发展”,向代表委员们提问。每个代表委员回应的第一句话大致意思都是:每一条都与妇女发展有关啊,从哪说起呢?

  可当代表委员们开始这个话题时,大多感觉不好谈。而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题,给出的答案却几乎一致:“欠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孙菁提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中都会提到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条目,但落实到地方的细则中多为没有可操作性的条款和指标,地方认为妇女儿童发展只是妇联系统的工作,但其实每一项工作又都与妇女儿童发展有关,所以才会让大家觉得“从哪说起”又“无从谈起”。

  这一点在记者采访中也多次得到证实。记者本想找一些男性代表谈妇女发展问题,基本的回应都是“你该找妇联系统的代表谈”,甚至有一些女性代表也如此回应。

  采访前,曾就此主题请教过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说,在国外,性别平等是一个单独的机构,这些机构监督公共政策制定中要有性别预估,因为中性的公共政策大多只对男性有利。这个机构将对政策的实施进行性别分析,政府预算要考虑到资源配置的性别公平,政府在审计和统计等工作中,要设置性别指标。

  她提到,在中国,性别意识普及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人们开始知晓性别这个词汇,一些男性也参与到有关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妇女发展的工作中来。

  近期,深圳市妇联正在积极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进入立法计划,其中,建立性别制度旨在提高行政与执法的性别敏感度,以消除性别歧视和结构性的不平等。性别平等,保护女性也保护男性。这在中国,尚属首推。

  这些都是进步,然而还有一定差距。她说,目前世界上已有1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性别平等机构。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普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采访中,有些代表委员说,有一天,如果国家的某些大政方针或者规划中写这样一句话——加强推广社会性别平等意识。那么,所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男女不平权难题就都解决了。


  背景资料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而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则显示,妇女已占中国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挑起了农业生产、抚育小孩、照顾老人的担子,同时也成为了参与农村管理、建设的主力军。

  ●据全国妇联不完全统计,2010年各地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66.05亿元,协调中央及地方财政落实贴息资金7.19亿元,帮助41万城乡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2010年,全国新建女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基地1400多个,成功举办妇女创业创新成果博览会,签订科技对接项目49项,各级妇联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春风送岗位行动”。深化妇女扶贫工作和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全年筹集5.19亿元资金和物资。

  ●2010年,中组部重申了处级女干部同龄退休的政策,31个省区市已全部修改完成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全国妇联推动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计划,积极参与村委会组织法、人民调解法等近20部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有关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例、社会组织成员参与调解等建议被采纳。目前有20个省级妇联与综治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妇女维权服务站。

  ●2010年,女性进村“两委”工作进一步强化源头参与,积极争取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广“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等办法,已完成换届的北京、云南、海南、辽宁4省市女性进村“两委”的比例比上届分别提高了15.4%、14.8%、10.51%和3.34%,北京、吉林、海南达到100%。

  ●2010年,全国妇联联合有关部门颁布实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护卫行动、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近两年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1.91万个,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编辑:alysa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