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继续深入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北京将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城市文化魅力四个显著提升

时间:2011-5-6 10:47:49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
分享:

  ■社会各界共同提炼“北京精神”

  发掘首都文化的历史底蕴,提炼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北京精神”

  ■2015年八成小区垃圾分类达标

  2012年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50%,2015年达到80%

  ■六大文明引导行动将开展

  深入开展和推进礼仪文明、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观赏文明和网络文明引导行动

  ■文明创建落脚群众难题

  按照属地责任的要求,把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个人

  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00万人以上、志愿者年人均提供服务超50个小时;90%以上的市民知晓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并积极参与文明建设;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成为时尚;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80%……《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继续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基本主题主线,深入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依据《规划》,2015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实现以首都意识、首善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文明素质的显著提升;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实现以健康有益、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全民参与为主要要求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实现以和谐首善、古今交融、开放包容、创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化魅力的显著提升。

  社会各界共同提炼“北京精神”

  “十二五”时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将抓住一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市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全市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发掘首都文化的历史底蕴,提炼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北京精神”,使之成为首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宣传实践活动、未成年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也将大力开展,引导市民感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六大文明引导行动将开展

  “十二五”时期,“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将作为一条基本主题主线,贯穿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公共文明建设仍是“十二五”期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内容。各区县要以此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服务。全市将持续开展“六大文明引导行动”,推动公共文明进一步发展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礼仪文明引导行动。制定新的《首都市民公共文明公约》,利用全市5000多所市民文明学校,进一步建立文明礼仪全民培训体系。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文明引导行动。贯彻市政府提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环境文明。

  三是深入推进秩序文明引导行动。扩大文明乘车示范站台覆盖面,开展文明站台达标和“文明路口”创建活动,推出一批示范站台、路口。

  四是深入推进服务文明引导行动。倡导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窗口行业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社会服务水平。

  五是深入推进观赏文明引导行动。倡导热情有礼、文明观赏的行为规范。

  六是深入推进网络文明引导行动。建立万人网络义务监督志愿者队伍,引导网络从业人员积极创建文明网站、文明频道,形成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局面。

  八成小区垃圾分类达标

  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文明交通,将是“十二五”期间本市两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持续深入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提升广大市民对垃圾减量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加强“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入户宣传引导。2012年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50%,2015年达到80%。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将广泛宣传绿色出行理念,提高全民绿色出行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推出鼓励措施,引导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方式绿色出行;引导市民提高文明交通意识,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

  精神文明创建落脚群众难题

  持续推进文明区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16个区县力争全部达到首都文明区县标准并继续保持争先创优的良好势头。力争在第三批、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中,各有1个以上的区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区”,培养一批国家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使首都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社区将作为城市文明哺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创建中,要把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让群众得到实惠。要按照属地责任的要求,把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个人;在服务群众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链接

  公共文明指数5年上升17.81分

  “十一五”期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中国人民大学综合调查,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上升到2010年的83.02,五年间共上升了17.81个分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国外的奥组委工作人员表示:应该给中国热情、友好、文明的观众颁发一枚金牌。

  五年来,首都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文明北京新市民、万名孝星和两万多名“社区(村)文明之星”。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215万人。有4个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及先进城区荣誉称号、30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及先进村镇、11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及先进单位、两个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推出了“社会大课堂”、“英雄在我心中”故事会、“少年先锋岗”、“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社区文明小使者”道德实践活动等一批创新品牌。

编辑:wgj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