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革故鼎新开新局
——记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
时间:2011-5-31 10:50:14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油画《跨过鸭绿江》。作者:吴云华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年近古稀的村民朱德荣,有一张珍藏了58年的土地房产证。这张编号为“黔农字第零玖陆肆陆号”的“川东区黔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当翻身农民将象征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地契付之一炬的时候,“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
“我是孤儿,小时候成为村民李长江的寄子。”朱德荣说,“我家和养父家都是庄稼人,靠给大户人家耕地维持生活。得到证件后,养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连连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要好好保存。”
随着一张张地契的灰飞烟灭,亿万中国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勤劳伟大的中华民族释放出了被压抑千年的激情。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最完整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龚青说,“土地改革完成后,总共才4亿多人口的中国,就有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性标志。至此,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被抛弃在历史的车轮之后。
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成为历史名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也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同时,党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阶级队伍,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
内整河山,外抗强敌。在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到1953年7月27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迫使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巩固了中国的东北边疆,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其他各项民主改革也在全社会范围深入展开。从农村到城市,从工矿企业到机关学校,整个社会面貌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工厂里,旧社会遗留的官僚管理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被废除,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建立起来,工人得以参加工厂管理。
——家庭中,1950年5月颁布的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
——社会上,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旧社会遗留的各种丑恶现象被彻底取缔,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在民主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1952年,全国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新中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举世瞩目。
在历史的长河中,短短三年转瞬即逝。经过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连年的战争创伤得到医治,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亲历】
吴炯:
从志愿军到志愿者
1951年9月,我申请入朝,在志愿军第十五军监工连当卫生员。1952年10月,我们连接到命令,向上甘岭进发。在行军途中,不少战士脚走出血泡,当时缺药啊,我把自己的头发消毒后,给战友们穿血泡。
残酷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气温骤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敌机经常狂轰滥炸,我冒着炮火,到全连8个驻地送药,抢救伤病员,那真叫在炮弹中过日子。有一次天降大雪,我在巡诊时,发现3名同志严重冻伤,我用雪浴的方法为他们搓擦,连续抢救到深夜,终于将冻伤的3位战士唤醒过来,然而我自己却发起了高烧。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我荣立二等功。195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退休后,我加入了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志愿者队伍,从当年的志愿军成为新时期的志愿者,为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义务看病,一干就是十几年。(吴炯为天津市电机总厂退休职工)
王庆绪:
保持艰苦奋斗好作风
1949年9月,我19岁,加入了诞生不久的高射炮兵部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奉命开赴前线,保卫中朝边境鸭绿江上的水丰发电站。难忘1952年6月23日那天,275架敌机分3批向发电站轮番轰炸。守卫在水丰发电站的高射炮兵504团奋起应战,集中火力打乱敌机队形。同志们耳朵震聋了,嗓子喊哑了,但没有一个人退缩。4个多小时鏖战,我们击退来犯敌机,胜利保卫水丰发电站。
当时交通运输常被迫中断,食品供应异常困难。我们几个月都吃不上青菜,很多同志得了夜盲症。1952年7月以后是最残酷的时期,敌机频繁轰炸,经常是刚端起碗,敌机就来了,放下碗就投入战斗,敌机走后再接着吃。尽管充满挑战,但同志们并没有后退,而是越战越勇。
现在,我虽已年逾古稀,但激情不减当年。度过了战火中的青春,我想对同志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说,今天的美好生活要无比热爱与珍惜,同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好作风。(王庆绪为空军某部离休干部)
冯荆育:
珍爱和平 科学发展
作为志愿军的一员,我是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出国作战期间,我多次申请到前线采访。在前线,我与战士们一起面对生死考验,采写了《乐观的人》等有影响的新闻作品。
退休后,我参加了10多个报告团,主要是进行国防教育。我想通过讲述当年的经历让大家明白,今天,维系和平的力量来自于发展,需要珍爱和平,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冯荆育为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原社长)
相关新闻
- 不断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24-09-25
- 凝心聚力抓落实 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2024-08-07
-
加强经验交流深化学习互鉴
携手共创京粤合作发展新局面 2024-06-27 -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4-03-20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开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11-24 - “巾帼科技 创新未来——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主题展”在中国妇女儿... 2024-11-29
- 京津冀三地妇联举办巾帼新农人创业故事分享活动 2024-11-28
- 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和家庭建设创新实践 2024-11-27
-
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为实现高水... 2024-11-20 - 2024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开幕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