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均创历史新低
城市副中心一季度蓝天多了26天
时间:2022-4-29 9:00:03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点击:
分享:

一季度,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均创历史新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77天,同比增加26天。记者 常鸣/摄
一季度,城市副中心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均创历史新低,空气质量圆满完成持续改善任务目标。
数据显示,一季度,城市副中心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8.1%。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为60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率为33.3%、25%、15.4%。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77天,占比85.6%,同比增加26天,重度污染及以上1天,同比减少5天。1—2月份全区每月降尘量2.4吨/平方公里,同比改善63.1%,完成市考核目标要求。
除了整体数据取得了喜人成绩以外,各街道乡镇一季度也均实现空气质量同比改善。从浓度看,一季度各乡镇、街道PM2.5浓度在3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中仓街道、杨庄街道最低,马驹桥镇最高。从同比变化看,各乡镇、街道均同比下降,改善率在16.9%—30.9%之间,其中中仓街道降幅最大,马驹桥镇降幅最小。
据介绍,通过高位推动、夯实责任,城市副中心持续创新破解难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日益提升。对重污染应对、“零点”执法力度愈渐强劲。持续提升监测预警和科学研判水平,提高污染过程应急应对能力,常态化、连续性开展后半夜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工地施工扬尘、焊烟直排、渣土车违规上路、道路遗撒、施工机械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坚持管控“零盲区”、监督“零缺位”、执法“零容忍”,织密全覆盖、无死角空气质量监管网,切实弥补“午夜段”扬尘管控真空。一季度,全区开展后半夜执法259项次,检查各类施工工地1112家次,发现扬尘类问题328处,查处违规渣土车104辆,立案处罚118起,共处罚金82.45万元。
同时,城市副中心持续深化“日提醒、周调度、月通报”长效监管机制,优化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平台。以高密度PM2.5监测站、道路积尘负荷检测、视频在线监控等为支撑,专业人员驻场紧盯高值排放点位、锁定重点治理区域,形成“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依法查处—责令整改”闭环管理,将信息化手段延伸到管理末梢,切实发挥监管实效,助推环境监管及非现场执法科学高效化。一季度,全时指挥中心非现场锁定问题并派单667件,均已整改反馈。
城市副中心还狠抓移动源污染治理,压实“管”的责任。生态环境、交管部门积极配合,一季度累计检查进京路口柴油车44608辆,超标处罚2443辆;检测货车近55万辆次,查获超限821辆。实行入户“全要素检测”,共检查柴油车4352辆,环保处罚227辆;严格日常监管,动态更新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确保“一机一码”、达标排放。一季度累计检查施工工地及物流企业328家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519台,立案处罚48台;审核通过环保号牌1184件,发放环保号牌1043件。巡查检测场224场次,现场监督检查车辆1690辆。一季度共淘汰巡游出租汽车104辆,更新和新增纯电动车35辆;接入市级平台社会公用充电场站197个、充电设施共2797个;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178家次,运营电动公交车柴油累计使用量同比削减103.45万升。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协同香河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觅子店检查站联合执法2次,检查重型柴油车31辆,超标处罚2辆。
编辑:liu
相关新闻
- 倡导家庭节能环保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2016-05-19
- 修订后的环保法条文从47条增至70条 2014-04-25
- 2010年“城考”结果公布 62.9%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 2011-12-13
- 李克强强调:把强化生态环保作为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2010-12-22
- 加强生态环保 发展环保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