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她们和群众的亲情缘自“接地气”
时间:2013-7-25 11:28:46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7月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会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作为全国妇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来自基层先进典型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场所有人。
在会场听众中,坐着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以及书记处其他成员,还有来自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以及离退休的党员干部们。
台上主角是北京市平谷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王月波,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支芬,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妇联主席马小芬,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1201社区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赵红燕。
当主持人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把她们一一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感受她们的平凡和成绩,你会发现,她们的魅力绽放在实实在在的日子里,基层妇联的先进性,缘于她们的工作“接了地气”。
让巾帼梦融入中国梦
去过平谷的人都知道,从机场高速进入京平,下了京平高速,进入平谷城区,就会一眼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区,那就来到了王月波所在的小区——平谷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在这里滨河社区“妇女之家”是社区妇女及家庭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原来做团工作的王月波,通过公开招考来到社区,工作阅历的增长让她喜欢上了解人的心理,她还曾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修社会管理专业,其中社会心理学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喜欢并能够应用到工作当中,这是她在社区工作中感觉最“得劲儿”的事儿!
王月波不但是心理调试的高手,还说服大家、动员大家理解认识到社区妇联本身就是一个自治组织,只有让妇女自我参与,才能够称得上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需要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
说干就干,做居民调查,爱好、兴趣、技能、需求一并介入,按照民调结果,社区建立了合唱团等各类社团。
滨河社区妇联通过“一区、三化、五滨河”为目标的文化创建活动,即:打造精品文化社区,坚持社区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建成“健康滨河、宜居滨河、平安滨河、魅力滨河、幸福滨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被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称号,滨河社区当之无愧,如今,社区妇联主席王月波正“有瘾”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妇女工作,用心地绘制“我的梦—巾帼梦—中国梦”。
让姐妹们生活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44年来一直在基层工作。平时,她常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我这么做?
从一个大队保管员成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十八大代表的支芬说:“我慢慢体会到,是老百姓的感情,让我舍不得离开,老百姓的期盼,让我有工作激情,也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高兴,让我有信心。作为一名党员,我知道,为村民服务、为百姓工作,不就是咱应该做的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家工程项目建设占地,全村2300亩耕地只剩下80亩工业用地,村庄上有高压线,下有横七竖八的污水管线,铁路、河流穿村而过,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村民留在村里,高碑店村陷入“三无”困境,即“有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
高碑店村无土地资源,但有千年古村历史。支芬带领村民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先是利用村民现有民宅及旧厂房,打造了一条全长1800米、集古典家具展示、销售、修复于一身的古家具街,然后又引进华声天桥、科举匾额博物馆、中国油画院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打造了一条文化艺术新街,合作开发了北京“国际中医药港”项目,目前全村形成了“古典家具、文化艺术和中医药”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
如今,作为村支书的支芬有着足够的自豪:村里年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总利润1.305亿元。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的退休费从十年前的215元增加到1000元,人均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26000元,全村劳动力有工作、有保险,大病医疗有补助,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为群众服务成为亲情纽带
马小芬,是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妇联主席,她手下的兵可是不少,这位妇联主席可以调动143名“兵”——北小营镇“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
谈起手下的兵,什么榆林村的赵金环、前礼务村的张常云、后鲁村的高秀春……马小芬随口道来。2010年,北小营镇被顺义区确定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镇,为充分践行“用群众工作统揽全局”的思想,镇妇联确定了“1+1+15”工作模式,即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结对联系本村15户左右村民,担任政策讲解员、信息收集员、矛盾排查化解员等“十大员”角色,深化村民与党委、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每家每户有人服务、有人管理。
这一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智慧、解决群众实事的做法,一经推行就收到良好效果。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不少是妇女,不仅很好地履行“十大员”的作用,而且在邻里照顾、纠纷化解等方面更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2011年顺义区妇联提出,加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和“妇女之家”建设的要求,北小营镇每个村都成立了“巾帼亲情服务队”。
妇联这个与群众的纽带,把亲情传递的更加温暖。前礼务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每天为村内36名孤寡老人送去一日三餐,风雨无阻,被老人们称作“贴心闺女”;榆林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打造了“10分钟服务圈”,每人都为5-7名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临时照顾、收拾房间、洗衣拆被、服药、送餐等免费服务。
春风化雨润无声,巾帼服务暖人心。和群众的亲情,建立在为群众服务之上,还有什么距离不能拉近?
前礼务村村民在“巾帼亲情服务队”带领下,自发组织了青春永驻艺术队,唱歌跳舞之间,和谐之风徐徐吹来。
队员们还是群众的“电子眼”。北小营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王淑琴与王桂芬两人在村内巡逻时,发现两名面孔生疏的男子在路边的一辆电动车旁,一个望风,一个正在撬锁。王淑琴立刻打电话通知其他队员,两名男子放弃“猎物”仓皇逃走,群众财产得到保护。
后鲁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高秀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1年,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村民都称她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为“平凡”的幸福“接地气”
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1201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赵红燕是老人心目中的明星。
曾是一名技术工人的赵红燕2005年挑起了社区居委会工作重任。此后八年岁月穿梭,赵红燕曾到过70多次火化场,参加社区老人的追悼会,她带领居委会把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践行在实际工作中,其中一个平凡小事就是连续6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癌症患者张淑兰。
“2005年,当我来到社区工作后,这位老人就成了我临时‘老娘’。”赵红燕说,每天居委会的同志轮流去老人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每次去医院看病,都要有人背来背去,给老人送去温暖的同时,他们也耐心承受着老人的暴脾气。
老人去世正值春节,老辈人都忌讳在这个时候去火化场,赵红燕没顾及这些,亲自为老人操办后事,当殡仪馆工作人员得知她并不是老人的亲生女儿时,都对她竖起大拇指。
赵红燕带领居委会和社区卫生站合作,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了家庭病床,社区医生定期去老人家量血压、打针、输液、做心电图,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老人们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卫生站开在家门口我们享福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妇联主席赵红燕的日子,天天就是在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颗颗热情的心,坚守一份执著,奉献一份爱心。群众的实际困难就是她们工作的风向标,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坚守的动力,这份共产党员的情怀,激荡在全场久久充满敬意的掌声里。报告会结束了,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群众团体的干部,就应该像她们一样,带着感情,根植基层,只有以务实的作风才能真正把服务带给妇女群众,使妇联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妇女信任爱戴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相关新闻
- 网易:北京市妇联召开北京及对口支援地区妇联干部心理疏导技能专题培训班 2024-10-30
- 网易:京津两地妇联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2024-03-25
- 中国妇女报:在社区“圈”出儿童友好快乐天地 2023-11-29
- 中国妇女报:打造儿童友好语音地图 2023-11-21
- 人民网:北京市妇联打造“驿港湾”服务阵地 第二批300个“驿港湾”已全部建成 2023-11-15
- 北青网:一个特殊的元宵节 巾帼亲情服务队以这样的方式致敬防... 2020-02-09
- 今日头条:顺义区举办巾帼亲情服务队素质提升暨心理疏导技能培训... 2019-06-15
- 顺义女性: 顺义区举办巾帼亲情服务队素质提升暨心理疏导技能培... 2019-06-15
- 千龙网:北京市6879支巾帼亲情服务队当好"娘家人" 2019-06-13
- 北京日报:6879支亲情服务队当好“娘家人” 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