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妇女报:她们和群众的亲情缘自“接地气”

时间:2013-7-25 11:28:46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7月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会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作为全国妇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来自基层先进典型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场所有人。

  在会场听众中,坐着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以及书记处其他成员,还有来自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以及离退休的党员干部们。

  台上主角是北京市平谷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王月波,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支芬,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妇联主席马小芬,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1201社区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赵红燕。

  当主持人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把她们一一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感受她们的平凡和成绩,你会发现,她们的魅力绽放在实实在在的日子里,基层妇联的先进性,缘于她们的工作“接了地气”。


  让巾帼梦融入中国梦


  去过平谷的人都知道,从机场高速进入京平,下了京平高速,进入平谷城区,就会一眼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区,那就来到了王月波所在的小区——平谷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在这里滨河社区“妇女之家”是社区妇女及家庭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原来做团工作的王月波,通过公开招考来到社区,工作阅历的增长让她喜欢上了解人的心理,她还曾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修社会管理专业,其中社会心理学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喜欢并能够应用到工作当中,这是她在社区工作中感觉最“得劲儿”的事儿!

  王月波不但是心理调试的高手,还说服大家、动员大家理解认识到社区妇联本身就是一个自治组织,只有让妇女自我参与,才能够称得上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需要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

  说干就干,做居民调查,爱好、兴趣、技能、需求一并介入,按照民调结果,社区建立了合唱团等各类社团。

  滨河社区妇联通过“一区、三化、五滨河”为目标的文化创建活动,即:打造精品文化社区,坚持社区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建成“健康滨河、宜居滨河、平安滨河、魅力滨河、幸福滨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被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称号,滨河社区当之无愧,如今,社区妇联主席王月波正“有瘾”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妇女工作,用心地绘制“我的梦—巾帼梦—中国梦”。


  让姐妹们生活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44年来一直在基层工作。平时,她常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我这么做?

  从一个大队保管员成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十八大代表的支芬说:“我慢慢体会到,是老百姓的感情,让我舍不得离开,老百姓的期盼,让我有工作激情,也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高兴,让我有信心。作为一名党员,我知道,为村民服务、为百姓工作,不就是咱应该做的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家工程项目建设占地,全村2300亩耕地只剩下80亩工业用地,村庄上有高压线,下有横七竖八的污水管线,铁路、河流穿村而过,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村民留在村里,高碑店村陷入“三无”困境,即“有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

  高碑店村无土地资源,但有千年古村历史。支芬带领村民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先是利用村民现有民宅及旧厂房,打造了一条全长1800米、集古典家具展示、销售、修复于一身的古家具街,然后又引进华声天桥、科举匾额博物馆、中国油画院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打造了一条文化艺术新街,合作开发了北京“国际中医药港”项目,目前全村形成了“古典家具、文化艺术和中医药”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

  如今,作为村支书的支芬有着足够的自豪:村里年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总利润1.305亿元。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的退休费从十年前的215元增加到1000元,人均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26000元,全村劳动力有工作、有保险,大病医疗有补助,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为群众服务成为亲情纽带


  马小芬,是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妇联主席,她手下的兵可是不少,这位妇联主席可以调动143名“兵”——北小营镇“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

  谈起手下的兵,什么榆林村的赵金环、前礼务村的张常云、后鲁村的高秀春……马小芬随口道来。2010年,北小营镇被顺义区确定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镇,为充分践行“用群众工作统揽全局”的思想,镇妇联确定了“1+1+15”工作模式,即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结对联系本村15户左右村民,担任政策讲解员、信息收集员、矛盾排查化解员等“十大员”角色,深化村民与党委、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每家每户有人服务、有人管理。

  这一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智慧、解决群众实事的做法,一经推行就收到良好效果。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不少是妇女,不仅很好地履行“十大员”的作用,而且在邻里照顾、纠纷化解等方面更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2011年顺义区妇联提出,加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和“妇女之家”建设的要求,北小营镇每个村都成立了“巾帼亲情服务队”。

  妇联这个与群众的纽带,把亲情传递的更加温暖。前礼务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每天为村内36名孤寡老人送去一日三餐,风雨无阻,被老人们称作“贴心闺女”;榆林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打造了“10分钟服务圈”,每人都为5-7名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临时照顾、收拾房间、洗衣拆被、服药、送餐等免费服务。

  春风化雨润无声,巾帼服务暖人心。和群众的亲情,建立在为群众服务之上,还有什么距离不能拉近?

  前礼务村村民在“巾帼亲情服务队”带领下,自发组织了青春永驻艺术队,唱歌跳舞之间,和谐之风徐徐吹来。

  队员们还是群众的“电子眼”。北小营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王淑琴与王桂芬两人在村内巡逻时,发现两名面孔生疏的男子在路边的一辆电动车旁,一个望风,一个正在撬锁。王淑琴立刻打电话通知其他队员,两名男子放弃“猎物”仓皇逃走,群众财产得到保护。

  后鲁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高秀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1年,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村民都称她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为“平凡”的幸福“接地气”


  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1201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赵红燕是老人心目中的明星。

  曾是一名技术工人的赵红燕2005年挑起了社区居委会工作重任。此后八年岁月穿梭,赵红燕曾到过70多次火化场,参加社区老人的追悼会,她带领居委会把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践行在实际工作中,其中一个平凡小事就是连续6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癌症患者张淑兰。

  “2005年,当我来到社区工作后,这位老人就成了我临时‘老娘’。”赵红燕说,每天居委会的同志轮流去老人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每次去医院看病,都要有人背来背去,给老人送去温暖的同时,他们也耐心承受着老人的暴脾气。

  老人去世正值春节,老辈人都忌讳在这个时候去火化场,赵红燕没顾及这些,亲自为老人操办后事,当殡仪馆工作人员得知她并不是老人的亲生女儿时,都对她竖起大拇指。

  赵红燕带领居委会和社区卫生站合作,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了家庭病床,社区医生定期去老人家量血压、打针、输液、做心电图,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老人们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卫生站开在家门口我们享福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妇联主席赵红燕的日子,天天就是在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颗颗热情的心,坚守一份执著,奉献一份爱心。群众的实际困难就是她们工作的风向标,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坚守的动力,这份共产党员的情怀,激荡在全场久久充满敬意的掌声里。报告会结束了,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群众团体的干部,就应该像她们一样,带着感情,根植基层,只有以务实的作风才能真正把服务带给妇女群众,使妇联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妇女信任爱戴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编辑:ruby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