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妇女报:北京市海淀区妇联主席车苇歆:不断释放妇联组织的温暖和正能量

时间:2014-1-21 10:01:16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作为北京市区县妇联主席中唯一新当选的全国妇联执委,北京市海淀区妇联主席车苇歆在中国妇女十一大之后马上举办了两场讲座,同样是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的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马凤芝担任了主讲。直到今天,说起当时的讲座,车苇歆还深有感触:“今天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大环境非常好,马老师对中国妇女十一大精神的解读,对大家启发特别大。既剖析了新时期妇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也提出了应对的举措。党中央对妇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国妇女十一大对今后妇女工作的新部署,都让我对干好妇联工作的信心和底气比以前更足了。”谈到今后的工作,她说,妇联组织开展工作要有思考、有声音、有行动。

 
  车苇歆对妇女工作的思考从她两年前调任海淀区妇联主席时已开始了。长期基层工作的历练,使她一踏入妇联就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和大局,紧扣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节拍,按照全国和北京市妇联的各项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海淀区的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办实事,讲真情,求实效,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妇女身边,让女性生活得更加幸福,体现价值,有所发展。
 
  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的定位也是车苇歆思考的问题,“妇联组织正处于从政府管理型工作方式向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方式的转变时期,但妇联绝不仅仅只承担着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我们既要保持和传承妇联组织跟着共产党一路腥风血雨的革命传统,又要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满足妇女群众的新期待。”
 
  想清楚了就付诸实践是车苇歆的工作风格,如何去做,她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妇联和什么工作都能‘联’上,如果不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能干好就去干,往往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国是家国文化,家庭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妇联就是要以家庭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倾妇联所能与所长,准确地回应妇女的关切,做好对妇女的服务。”
 
  车苇歆说话声音柔和,节奏不紧不慢,和她聊得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她思考的深刻与缜密,她对“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的海淀式解读让记者印象深刻。
 
  她说:“‘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是妇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主题,但我们要分清人群,不同的妇女群体不仅梦想不同,她们建功立业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谈起今年的工作,车苇歆深感责任与压力并存,“2014年区妇联将面向不同层次的女性群体,推出贴近需求、有益成长的培训课程;继续在园区和楼宇打造非公领域妇女工作示范站点,不断延伸妇联组织的服务触角……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把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释放妇联组织的温暖和正能量。”
 
编辑:ruby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