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家政”成了北京大兴妇女就业的香饽饽
时间:2014-7-20 9:07: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高级育婴师培训班上,专业人员指导学员实际操作。
7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妇联又一期高级育婴师培训班开班的日子。教室门口,一对师生的对话吸引了记者,“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凤尾竹家政的王桂霞呀,要不是您帮我介绍了公司,我可能还在家待着呢!”“想起来了,你现在还干着吗,一个月挣多少钱?”“还干着呢,一个月大约4000吧。这不又来学了,将来想当月嫂,我们公司当月嫂的一个月挣小一万呢!”
培训教室内,早已坐满了人,后排还挤着几个旁听的。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名额有限,她们知道旁听不能拿职业资格证书也要来学习。
与如今培训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做家政还被大兴当地人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儿”,很少有人爱干,转变是从2010年开始的。
64个村庄拆迁引出的产业
2010年,一则“大兴拆迁64村庄为南城发展腾地 涉及万户”的新闻,报道了大兴区大批村庄即将拉开拆迁序幕,失地妇女就业问题立刻成为摆在妇联面前的一道难题。区妇联对此展开调研,发现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北京对家政服务有着大量的需求。找准定位后,区妇联以服务基层妇女创业就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家政行业的发展。
2010年5月,大兴区妇联专门成立了区妇联家政指导服务中心,利用2010年大兴区开始实施女性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机会,在最早拆迁的两个镇大力开展妇女家政技能培训,极大满足了拆迁妇女再就业需求。
为了打通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2011年,区妇联在大量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筹建大兴区家政信息平台,并于2012年初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包括家政培训、服务指南、家政需求、家政公司介绍等近10个板块。随时发布岗位需求,随时发布家政服务员信息,让家政服务员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另外,自2010年起,大兴区妇联每年还利用“三八”节契机,专门针对家政行业开展专场招聘会,每年邀请市区两级的十余家家政企业免费参与招聘会。累计全区5000余人次妇女参加专场招聘,10%左右的妇女走上了小时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家政行业。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大兴本地规模最大的家政公司凤尾竹家政,现有上岗员工3500多人,其中40%以上是大兴本地妇女,年收入在4.2万元以上。
2013年,为让失地失业妇女转变观念早日再就业,区妇联还筹措10万元资金于“三八”节期间举办“我是家政服务员”演讲比赛,王桂霞就是演讲者之一。
她告诉记者,参加比赛前,很多人觉得干家政是伺候人的事,自己偷偷摸摸干就得了,还要站到人前去说,多不好意思。王桂霞告诉记者,后来,妇联和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家政服务也是一种工作,演讲就是要把家政员的酸甜苦辣告诉所有人,让雇主和家政员更能彼此了解,结果报名的从最初的三五个到后来的22个。
为了办好演讲比赛,大兴区妇联还先后开办了两期演讲培训班,教大家怎么写稿、怎么着装。演讲那天,听完姐妹们的感人故事,台下的听众被感动了,现场就有十几位妇女找到妇联想从事月嫂工作。
基层妇女最需要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在对培训班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保证上课不迟到,许多学员早上5点钟就起床赶头班车来妇联学习,课间反复拿着布娃娃进行练习,围着老师问问题。还有很多学员为了参加培训克服了不少困难。
榆垡镇的杜艳玲是名已经上岗的家政服务员,一听说妇联要办高级育婴师培训班,立马报名参加,并与雇主协商,即使不要4000多元的工资也要来学习。雇主觉得她能参加学习是件好事,水平提高了也可以将自己的宝宝带得更好,于是答应保证让她完成6天的培训课程。
礼贤镇的赵建辉,自己的孩子才3个月,正在哺乳期,每天都要带着婆婆、孩子一起来听课。上课时孩子及老人在教室外等候,课间才去喂一下孩子。“自己现在学,对养育孩子非常有用,回家就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洗澡、抚触等知识在孩子身上进行练习。”她说,等孩子大点了,她也想找一份月嫂的工作。
据悉,大兴区妇联高级育婴班已开办了四期,参加培训的160人中有155人拿到了合格证书,已经上岗的有20余人,还有40余人已经进行了就业登记,等待合适的上岗机会。
如今,“家政已成了大兴妇女就业的‘香饽饽’。”大兴区妇联主席张伟告诉记者,几年来,由于妇联组织对家政行业宣传到位、培训到位,很多大兴本地女性都转变了就业观念。“特别是这次高级育婴师培训,报名时就出现了井喷现象,在限定名额的情况下,累计报名人数达到600多人。”妇联为此专门到各镇进行面试,挑出了有强烈就业意向的320名妇女进行每期6天的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证。
谈到培训如何才能受到基层姐妹的欢迎,张伟说:“大兴区妇联承办的‘女性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已连续4年被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家政执业资格培训是最受欢迎的培训项目。这说明,基层妇女最需要的培训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今年,我们还以培训为手段,开展岗前培训和取证培训,从菜单式转变成订单式,切实帮助妇女实现就业,体现自身价值,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