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致富路上,不让一个妇女姐妹掉队
时间:2010-11-12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来源:中国妇女报
――北京市密云县妇联大力推动“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建设助推妇女脱贫致富
金秋十月,正值万物收获季节。在北京市密云县,记者见到了“全国致富女能手”陈福兰。这位淳朴的农村女性,正在兴奋地向人们介绍着自己经营的奥斯云肉食品有限公司。操作规范的技术工人、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这一切都让参观者对陈福兰啧啧称赞。
在密云县,陈福兰是出了名的致富女状元。几年来,她依靠养殖和生鸡加工屠宰走上致富路。“没有妇联,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面对记者,陈福兰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创业女性的心声。
正是在密云县妇联的积极协调帮助下,陈福兰投资480万元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北京奥斯云肉食品有限公司,引进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同样,密云县女状元李凤珍也是在县妇联为其提供8万元的基础上,建起了储存量达1000立方米的果品保鲜库……
“我们把引领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妇女发展的‘坚强阵地’、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温暖之家’。”密云县妇联主席赵秦岭对记者说,该县妇联采取了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强化服务为抓手,以帮贫扶困为基础的工作模式,通过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妇女就业、脱贫、增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
做大做强“妇”字号基地
密云县正溪肉鸡养殖协会是一个市级“妇”字号基地。说起这些年妇联帮扶妇女创业就业的话题,该协会会长、今年已是55岁的王秀英激动地说:“妇联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的靠山,是我们真正的娘家!”
1998年,王秀英从奋斗了23年的一家集体企业砖厂下岗。勤劳能干的她从饲养3500只鸡雏开始走上创业致富之路。1999年,县妇联大力支持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该县第一个以“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密云县正溪肉鸡养殖协会,为更多女性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05年,县妇联帮助王秀英协调贷款100多万元建起了集办公室、培训师、接待室、药房、化验室、配置送料车为一体的培训基地,解决了90多户贫困妇女、20多名下岗女工、5名残疾人养鸡启动资金问题。
事实上,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对基地给予扶持,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直是密云县妇联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此,她们开展了职能部门与“妇”字号基地结对帮扶活动,并在注重老基地建设的同时,还注意发现、培育符合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新基地,对各镇申报的新基地逐个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密云县妇联注重引导妇女组建自己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依托,将全县50多名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女能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市首家妇女手工编织协会。
据悉,截至目前,密云县有以妇女为主体的经济合作组织71个,已命名的县级“妇”字号基地40个,市级妇字号基地20个,市级“巧娘工作室”4个,带动数十万名妇女增收致富。这些基地和协会组织不但自身获得了发展,而且也作为致富信息的传播基地、妇女致富技能的培训基地和妇女的就业基地,在带动妇女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提升妇女增收致富能力
“没有妇联组织,我们农村妇女不可能走出去!”密云县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妇女李凤珍对记者说,十几年来,作为北京珍旺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妇联组织帮扶妇女创业就业的真情与真心。
2002年,在县妇联的支持下,李凤珍创建“密云县巾帼干鲜果品管理服务中心”,利用101国道和果园优势,为当地百姓销售各种干果。更让李凤珍感动的是,每年县妇联都会针对秋季收购果品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实际,为她提供20多万元的“双学双比”周转金。
据悉,为了提升更多妇女的致富能力,密云县妇联大范围、多领域地在妇女中开展科技、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344期,培训妇女39500人次,基本上使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都掌握了1 ̄2门实用技术。
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县妇联还将财政每年拨付给妇联的专项经费集中起来,通过开展“小额资金促发展”活动,为每个镇、街道妇联提供2万元作为扶持妇女的专项资金,从2005年至今,共计40万元的周转金发挥了几百万元的作用。此外,县妇联还通过市妇联开展的农家女信贷贴息项目,为169名农村妇女争取贴息款118万余元,受益妇女数量和贴息款数额均居全市前列。
“妇”字号基地的壮大和妇女致富技能的显著提高,为带动全县妇女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密云县妇联专门制定并实施了扶贫助困工程,提出了“致富路上不让一个妇女姐妹掉队”的工作理念。她们充分发挥“妇”字号基地和妇女经营的经济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基地和经济合作组织普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为妇女社员提供技能培训、原料配送、产品收购服务。同时,她们还鼓励支持基地吸纳妇女就业,先后命名表彰了妇女就业人数多、发挥作用好的县级妇女创业就业基地60多个,并争取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下岗女工李广莲创办的白云楼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农村妇女侯春华注册“绿湖”品牌商标,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京郊十大女状元等荣誉称号……在密云县妇联依托基地、辐射带动,强化服务、提升能力,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工作模式推动下,很多常年“蜗居”在农村的贫困妇女,走出大山,走向了更为宽广的天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有困难找妇联’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赵秦岭说,在帮扶妇女的过程中,全县各级妇联组织也得到了充分锻炼,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与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使妇联这一党开展妇女工作的阵地更加坚强,广大妇女热爱和信赖的温暖之家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