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北京石景山区专项经费助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时间:2010-10-12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来源:中国妇女报
10月9日,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率北京市妇联调研团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就社区妇联经费使用及产生的效果、基层妇联规范化管理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为探索解决基层妇联工作经费问题,早在200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就以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为试点,按地区女性人口比例(不少于1元/人年)拨付了妇女工作经费。从2008年开始,石景山区财政开始按照1元/人年的标准正式拨付社区妇联工作专项经费,并做到了“三化”:设置独立化、使用自由化、管理规范化。有了经费的支撑,社区妇联的工作在长效资金保障机制下,不仅日益规范化,而且越来越活跃,真正成了妇女姐妹们的温暖之家。
调研团在金顶街街道模式口西里社区调研时,街道妇联主席王淑清谈到了社区有经费后带来的两个变化。她说,金顶街街道是首钢家属院,特点是低保多、老职工多,过去社区妇联没经费,举办什么活动都是借船出海,群众的参与率很低。2008年社区妇联有了专项经费后,不仅活动内容不断创新,群众的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她介绍说,为了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街道每年年初都要求各社区把当年要举办的活动进行立项,谁的项目有创意谁的钱就多,这两年不仅街道的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办得有声有色,“三八”美食PK、家庭趣味运动会、去法院旁听维权案例等有创意的活动也越来越多。
王淑清介绍说,社区妇联有了经费后的另一个变化是加大了对困难姐妹的帮扶力度,妇女姐妹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街道不仅专门为单亲母亲成立了阳光母亲俱乐部,成立了太极拳班,绘画班,还有免费的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服务,今年街道还特别对71名单亲母亲进行了救助,几乎占到了街道单亲母亲总数的一半。
石景山区妇联主席王宏芬也告诉记者,有了经费的支撑,全区136个社区妇联设立了妇女小组4879个,组建了约1.5万人的巾帼志愿者,建立了妇女维权工作站、知心姐妹恳谈会等社区妇女活动阵地,成立了社区母亲学校、阳光母亲大讲堂等教育基地,直接服务社区妇女,有力地夯实了基层妇女组织,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在永东北社区的社区服务站,记者还看到了一本本制作整齐而精美的台账,内容包括:永东北社区妇联组织,永东北社区妇女活动记录,永东北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永东北社区信访工作,永东北社区妇联宣传、信息、计划总结,永东北社区妇联基础资料等。社区服务站站长艾红波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对社区妇联的管理,特别是对社区妇联工作经费的管理,区妇联要求每个社区都要有基础台账,并提出了基本的格式要求。区妇联不仅实施全过程的规范指导,每年年底还要求各街道向区财政提供女性人口数字,并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审计,保证社区妇联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她说,现在各个社区既有电子台账,也有文字台账,不仅管理规范化了,交接工作也特别方便。
最后,调研团还来到古城街道领秀大厦参观了商务楼宇综合工作站,就妇女活动站的开展情况进行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