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妇女报:新机制凸显妇联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北京市妇联开展“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建设工作纪实

时间:2010-8-10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妇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联合下发了两个引人关注的文件:《北京市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这一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好事得以制度化。近两年,北京市妇联的工作像这样从机制上解决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面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新的战略目标,北京市妇联不仅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妇联的新目标,还紧紧抓住首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契机,从源头上参与政策制定,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了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枢纽型”社会组织

    使妇联组织成为解决妇女现实问题的服务阵地

    要想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妇联组织不仅要成为推动妇女事业的组织阵地、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的宣传阵地,还要成为解决妇女现实问题的服务阵地。

    2009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把北京市妇联等十家单位命名为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两年来,北京市妇联立足首都特色,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搭建拓展各种平台,不仅在首都妇女社会组织中发挥了“龙头”作用,还增强了广大妇女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为了满足各种妇女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北京市妇联立足首都特色,按照建设“枢纽型”妇女社会组织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赋予的各种资源和手段,逐步承接一些由政府转移出来的与女性和家庭有关的服务项目,通过健全项目化运作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在政府委托、妇女需要、市场缺位、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多样化满足需求、多渠道整合资源、多途径开展服务,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

    目前,北京市妇联已明确了“维权服务、家政服务、家教服务、婚姻服务、创业就业培训、家庭信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帮扶救助公益”八项服务定位和内容,截止到2009年,全市共建立姐妹驿站348个,服务覆盖妇女272万人。2007年以来共开展活动10850场,实际解决问题7842件;北京家政服务中心已累计服务60万家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12万人次;提供婚姻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每年职业培训妇女近6万人,已帮助近30万妇女实现了创业和弹性就业。

    为了提高妇联组织的执行力,2009年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截至2010年,基金会共募集社会各方面2000万元善款和物质,并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实施针对各类困难妇女儿童群体的帮扶救助。仅2010年元旦,基金会就投入300多万元善款和物质,组织开展了“两节”送温暖活动,惠及贫困妇女儿童近万人。

    妇女创业就业助推器

    为妇女就业创业争取25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拉动资金8个亿

    北京大兴区杨连景是一名小额信贷受益妇女,前年她需要扩大养殖业规模,在面临100余万元资金缺口的困难时期,受到了大兴区妇联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大力支持,先后贷款110万元。杨连景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不仅先后带动70户农民依靠养猪走上致富路,还为汶川地震和北京市妇儿基金会捐款近两万元。在北京,很多家庭办贴息贷款的时候,都写女性的名字,因为妇联有贴息的优惠。

    为了切实让小额贴息贷款成为妇女创业就业的助推器,北京市妇联在2008年、2009年为妇女争取150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拉动5个亿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又着手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加大支持妇女创业的力度,从机制上解决了妇女就业创业的资金瓶颈,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经过多次论证、反复研究,共同出台了《北京市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与现行政策相比较,不仅扩展了贴息对象,将具有本市户口、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村妇女增加为政策支持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还扩大微利项目范围、优惠贴息标准、提高用款时效性,并增加了区县妇女联合会受理接收贴息借款人书面申请的环节,为借款人多提供一个申请受理渠道。

   《北京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还明确规定,今年将从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中划定1000万元资金额度,专项用于妇女开办的个体工商户和自主、合伙创办的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按照放大5倍的效应,预计将带动3个亿的小额贷款信用额度。

    在小额贷款贴息等各项政策支持下,目前北京市共建立“妇”字号基地590个,建立妇女经济服务组织94个,吸纳30余万名妇女就业,今年上半年100个女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就提供岗位5200多个,使全市“妇”字号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促进和谐的温暖之家

    募集资金为流动妇女筛查“两癌”

   “两癌”筛查是一项造福亿万农村妇女的重要工程,早在2008年,北京市妇联组织就配合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开展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实事工程当中,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北京市政府先后投入两个亿的资金,对全市133万名妇女进行了筛查,其中宫颈癌筛查75万余例,乳腺癌筛查57万余例,确诊宫颈癌72例,宫颈癌前病变851例;乳腺癌241例;其他妇科恶性肿瘤17例。今年,“两癌”筛查工作不仅将在全市妇女中展开,妇女“两癌”检查已被纳入北京市的新医保,形成了“两癌”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扩大“两癌”筛查的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妇联又与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实施国家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工作方案(2010―2011)》,共同推进“两癌”检查项目的落实。市妇联不仅组织妇女参加了全国“妇女健康知识大赛”,制作了宣传“两癌”检查防病知识的公益广告片,发放了《妇女健康知识100问》宣传册,各级妇联组织还通过社区宣传栏、区县有线电视等形式将妇女“两癌”检查相关知识、“两癌”检查通告等广泛向妇女群众宣传。下半年市妇联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患病妇女的跟踪服务上,以解决困难妇女治病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目前北京流动人口已超千万,为了让妇联组织也成为流动姐妹的温暖之家,北京市妇联还通过在社会上募集资金,为这些流动妇女姐妹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去年,北京市妇联已为三八家政公司的6000多名姐妹进行了免费筛查,今年她们还将与驻京的武警三院、北京当代医院、五洲女子医院等部队医院、民营医院合作,继续对来京务工的流动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工作,以扩大妇女的受益面。

编辑:admi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