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北京市妇联要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
时间:2010-8-13 0:00: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来源:中国妇女报
(北京市妇联主席 赵津芳)“坚强阵地”“温暖之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深入调研、创新实践的重大课题。为发挥机关报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的功能,本报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2010年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精神,以各级妇联组织努力建设“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为重点,大力宣传各级妇联组织的新思路、新实践,大力宣传各级妇联组织在推进和落实妇联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成绩。今日起开设《建设“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之思考篇》栏目,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要闻版陆续刊登各级妇联组织负责同志对建设“坚强阵地”“温暖之家”的新思考,包括对两者关系的阐述、妇联组织定性、职能定位和发展定向等主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赋予了妇联工作新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牢牢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充分阐释了妇联职能定位的双重性,内涵不同、寓于一体。“坚强阵地”体现了妇联组织的政治性、组织性,是妇联凝聚力、感召力的根本;“温暖之家”体现了妇联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性,是妇联吸引力、影响力的来源。“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依托:从理论上讲,政治性是第一位,是实现社会性的前提,在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性,政治性才能有效实现,“坚强阵地”是“温暖之家”的政治保障,“温暖之家”是“坚强阵地”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最大限度地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
要想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群众的“坚强阵地”,就要求妇联组织要将妇女事业和党与政府工作大局紧密集合,成为坚强的组织阵地、坚强的宣传阵地、坚强的服务阵地。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当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作用。
妇联组织要想成为坚强的“组织阵地”,就要在“强”字上下工夫,固本强基础、学习强素质、建设强保障。目前,北京市妇联不仅将四级纵向组织和女性团体、民主党派等横向妇女组织作为服务对象,同时将市和区县2千余个妇女组织纳入视线,力求实现组织的最大覆盖;面对女性逐渐呈现出思想活动层次性、多变性,价值取向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征,要想成为坚强的“宣传阵地”,就要把握一个“广”字,宣传覆盖广、宣传内容广、宣传手段广;要满足多元化社会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成为坚强的“服务阵地”,就要强调一个“多”字,多样化满足需求、多渠道整合资源、多途径开展服务。
这几年,我们通过协调农委小额贷款贴息,科委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获得支持妇女发展的资金上亿元,通过社会服务中心的改造,向广大妇女姐妹提供了维权、家政、家教、婚姻、创业就业培训、家庭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帮扶救助公益等八项服务。
要想把妇联组织建设成深受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就要在“带”、“情”、“联”上下工夫,使妇联组织成为引领妇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各方力量的“温暖之家”。建设引领发展的“温暖之家”,就要突出一个“带”字,带动妇女就业创业、岗位建功,带领妇女成长成才,代表妇女参政议政。建设促进和谐的“温暖之家”,“情”字要贯穿工作始终,以情助人,急妇女之所急,想妇女之所想,帮妇女之所需,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以情暖人,开展情绪疏导,提供精神支持,这两年我们在“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和社区中大力推进“姐妹驿站”、“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建设,服务覆盖妇女群众272万人;以情化人,坚定受助妇女克服当前困难,谋求自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面对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北京市妇联要想成为一流水平的妇女组织,就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广交朋友,凝聚力量。这两年北京市妇联围绕一个“联”字,联结民主党派团体妇委会和女性团体、联结港澳台妇女和妇女组织、联结国际妇女组织,成为妇女联系社会、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