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劳动午报:生孩还是升职 成育龄妇女艰难抉择

政协委员谈全面二孩后该如何保障职场妇女权益

时间:2016-8-11 9:18:00   来源:劳动午报   点击:
分享: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职场打拼的你是否在“生”还是“不生”之间纠结?到底是“要升职”还是“要生孩儿”,成为摆在许多育龄妇女面前的艰难抉择。日前,来自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常红岩、贾军做客千龙网访谈间,与网友共同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问题。

  犹豫:育龄产妇“想生而不敢生”

  建议:全社会要加大育龄妇女保护

  面对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大多数家庭都表示支持,但当前我国儿童的福利政策尚不完善,不但生育和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高,更重要的照顾两个孩子的时间、精力投入大,这也是孩儿妈“想生而不敢生”的最主要原因。

  “生还是不生,这不是女性的问题,这是家庭的决策,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家庭其他成员,都要共同承担这个责任。”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针对育龄妇女的权益保障难题,北京市政协常委、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常红岩历时近一年对此进行了走访调研。她认为,在这个时期全社会要加大对妇女的特殊保护,在就职中给她们更宽松的空间,营造和谐的环境,比如保障孕妇孕检、产假等假期。

  贾军委员表示,生育本来就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影响妇女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经历过分娩的女性,会觉得作为妈妈是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并因此使自己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执着,更加能够应对挑战。

  两位委员建议,一方面,全社会要共同担责,共同保障妇女的权益;另一方面,在遇到怀孕期间被辞退、不给请假等不公正现象,职场女性也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烦恼:生了谁来带?

  建议:尝试建一批婴幼儿托管设施

  孩子生了之后,应该怎么带也是不少父母的烦心事儿。请保姆吧,家里的收入就要出去一半了。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父母,同时也是委员们此次调研重点关注的内容。

  “而我们恰恰在0—3岁婴幼儿这段之间,政府没有将之纳入到幼儿和小学教育体系,这一阶段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缺失的。”常红岩介绍,全国妇联此前到北京调研,也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目前,北京正在两个区做尝试,能否通过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产业调整,转出去一些低小散的企业,能够腾出一些场地,尝试建一批婴幼儿托管设施。”

  同时,也有一些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国外幼儿园教师、医生或者是机关岗位退休的一些人员,他们也愿意做儿童教育的事情,那么就由政府出面,规定这些人员必须修满多少节课,有一个上岗证,进而从事儿童教育。贾军说,“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和社会团体具有责任感和公信力,当然这只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具体的措施。”

  尴尬:喂奶遇上公共场所

  建议: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应纳入规划

  如今女性对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全市700多所母婴室有将近90%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内部。

  针对这一现象,在对政府的提案中,市妇联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北京市出台地方标准,比如大型交通枢纽,机场、公园、商场,在建设这些大型公共场所的时候,就应该像配备公共厕所一样,把母婴室同步纳入规划。

  第二是加大已建城区改建和补建的力度。比如,在今年年底可能建成的地铁沿线,和在地铁沿线的公共场所设计中,就已经把母婴室纳入进去了。

  委员们建议,在将这些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的同时,下一步各方都要共同努力加紧落实,让母婴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卫生,也更加有尊严。

编辑:rub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