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园地 >  家庭文明 >  家庭服务

北京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风采展示

时间:2023-5-19 9:06:54   来源:市妇联家庭儿童部   点击:
分享:
  近日,全国妇联揭晓了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入选的1000户家庭中,有24户来自北京。他们有爱党爱国、传承红色家风的张素卿、王大虎家庭,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的侯洁、李淑婷家庭,科学教子的郑晶晶、陆春家庭,对口支援、助力受援地发展的薛云波、刘坤家庭……每个家庭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最美”风貌。
东城区
  朱茂锦家庭 
  居住在前门街道草厂社区的朱茂锦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2019年2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前门东区看望北京市干部群众。朱茂锦一家牢记总书记“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嘱托,对自家小院进行了多方位的修缮装饰,还积极参加“小院议事厅”,近年来多次参与了“养犬自律”、“小院公约”、与街道领导“面对面”议事等活动,为保护老城特色尽了自己的努力。
西城区 
谭道亮家庭 
  谭道亮作为社区书记始终将民生事务作为工作重点。他曾带领全体社工和志愿者踏查每一个院落,绘制上千张院落图,也曾先后组织实施地区无障碍设施检修与维护、院落院门维修配锁、补充照明提升工程和多个老旧平房院落环境品质提升改造项目,拆除违建等。谭道亮的爱人亢惠娟挑起了照顾家庭的担子,从没因为家事影响谭道亮工作。读大学的女儿谭怡然也以父亲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朝阳区
    李丹家庭 
  李丹长期从事艾滋病病毒学、免疫学和疫苗研究,积极探索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新冠疫情伊始,她第一时间支援湖北省孝感市,全力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爱人王勇是航天五院五〇二所高级工程师,嫦娥四号遥操作子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分管扶贫、科技等领域。在李丹支援抗疫期间,他全力做好家庭后勤工作,让妻子无后顾之忧。6岁的儿子已经懂得了“有国才有家”,“举先贤,难尽说,如薪火,传不绝”,完美诠释着“相亲相爱、敬业爱家”的良好家风,为国奉献的火种代代相传。
海淀区
    黄鹤家庭 
  黄鹤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扎根航天基层岗位30年,先后解决多项技术难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为了响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政策,他只身前往湖北,牵头助力国家雷达产业新布局。妻子在研究所办公室任职,敢吃苦、肯奉献,工作中多次获得表彰。他们携手同行25载,共同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儿子黄啸阳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接过科技创新的火炬,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王大虎家庭 
  王大虎家庭的多位祖辈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血与火的洗礼让他们建立了爱党爱国、艰苦朴素、修身齐家的红色家风。王大虎夫妻二人和父辈在各自岗位上勤奋敬业,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儿子王侯5岁时作为北京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宣讲团的唯一青少年成员,多次宣讲家风故事,抒发家国情怀。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一家人用奉献传承红色基因,用担当书写奋斗故事。
  丰台区
     张素卿家庭 
  张素卿老人今年已95岁高龄,她14岁时在山西革命根据地参加了妇救会,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的经历让她时刻铭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张素卿老人有四个子女,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儿孙孝顺。她经常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子孙后代,为人处事要常怀感恩之心,为人低调、待人和善;要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珍惜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她也会鼓励孩子们从生活中体悟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她的积极乐观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好家风的教诲让代代受益。
石景山区
   解莹家庭 
  解莹是石景山培智学校特教老师,她对特殊学生充满爱心与责任,还利用手语工作特长,协助区域内公安机关办理各类聋哑人相关案件。冬残奥会期间,她为聋人火炬传递手提供手语翻译服务,保障火炬顺利传递,也主动用手语为听障运动员和北京市听障者解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盛况。爱人赵金源是北京中钞钞券设计制版公司的凹版制版工程师,负责北京冬奥纪念钞、港币等重点制版的整修工作。年幼的女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冬奥会宣传活动,为冬奥精神传递贡献最美“家”力量。
  门头沟区
     武雅娟家庭 
  武雅娟夫妻二人接触绿色环保已有20余年。武雅娟从事农业技术工作,通过减量增效减少农业生产化肥农药使用量;通过改良土壤肥力提升亩产效益;通过引进痕量灌溉、复合渗水高效灌溉等技术推进农业节水。武雅娟的丈夫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渔用化学品对水产品药物残留机制和水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为渔用化学品安全使用与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武雅娟一家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房山区
     纪建春家庭 
  纪建春2018年加入房山区青年联合会,在这里他跟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成立了“慈善跑”公益团体,为河北镇中心幼儿园捐赠体育用品,为顺义孤儿院捐赠食品和生活物资,为房山区退伍残疾军人捐赠物资。2020年他主动关掉自家生意,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2022年纪建春又一次成为“抗疫先锋”,宣传防疫政策,维护核酸队伍秩序,每天志愿服务达到10小时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杨虹,上孝公婆,下育子女,为纪建春做好家庭的后方保障。
  大兴区
     郑晶晶家庭 
  郑晶晶家庭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家庭,夫妻二人学习践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探索出“一颗爱国之心、一片赤诚之爱、一个活跃思维、一双勤劳之手”的“四个一”家庭教育模式。他们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和家国情怀,教育孩子用充满爱的眼光审视世界,用充满爱的举动阐释生活,寓教于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建立了“我是值日生”家庭制度,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用科学的爱陪伴两个孩子成长。
闫卓家庭 
  先天疾病导致闫卓终生无法站立行走,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闫卓入选北京残疾人运动队。闫卓参加了2019年和2021年的轮椅冰壶世界锦标赛,均获得冠军;参加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摘得金牌。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闫卓和队友在“冰立方”为中国队斩获一枚宝贵的金牌。未来,闫卓还将把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残疾人找到自己的多方向出路,走出心里的阴霾,发现更多的美好。
  通州区
     陆春家庭 
  
  陆春从2012年开始分享旅行育儿的知识和经历,帮助成千上万的网友答疑解惑,目前已经出版两本书。她和丈夫杨青锟共同交流育儿思想,积极践行“科学教子”的理念。她还开设《女性成长课程》、《她力量》访谈,鼓励更多女性朋友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2016年她开始带着国旗旅行,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孩子的角度传达来自中国的声音,也带回了全世界小朋友对中国的友好问候。拍摄制作的《你好,中国》入选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我们的70个中国故事”。
  顺义区
     秦安琪家庭 
  疫情期间,秦安琪夫妻二人为响应防控号召,决定举办一场只属于两家人的“居家婚礼”。然而在婚礼前一天,作为医生的秦安琪突然被医院抽调到各乡镇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她把家里的事情交给爱人李伯禹后,便积极投身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中。李伯禹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家属,做好家里的后勤保障,让白衣战士没有后顾之忧。第二天,一场简单而又特别的婚礼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圆满礼成。
  平谷区
      姜淑荣家庭 
  
  一颗红心永向党,红色血脉代代传,是93岁高龄的姜淑荣老人一生坚守的革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十几岁就加入妇救会开展敌后工作,并一直致力于妇女工作。老伴熊满利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中屡立战功。作为拥有7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姜淑荣老人用实际行动带领家人永葆初心、永远跟党走,主动带头接种新冠疫苗,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践行垃圾分类。她将红色血脉在岁月中、在后辈里赓续传承。
  怀柔区
     侯洁家庭 
 
  侯洁作为一名党员,经常参与村镇和社区活动。在村里,她和村中党员群众一起加入到擦拭宣传栏、健身设施,清除杂草碎石等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中;在社区,她带头参加社区桶前值守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耐心指导居民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在家中,她还带领84岁的母亲和外甥女在娱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在她的带动下,全家人都能够主动将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有效美化了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
  昌平区
     李淑婷家庭 
  李淑婷作为扎根基层的青年汇社工,通过公益宣传和文明实践活动,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年加入到清理小广告、垃圾分类、打扫卫生、摆放单车等志愿服务队伍中。女儿许馨月主动践行垃圾分类标准,正确投放四类垃圾,多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是社区里当之无愧的“环保小榜样”。全家人还一起报名了社区的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和疫情防控“卡口执勤”志愿服务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区各个家庭纷纷投入到垃圾分类、守护环境的行列中。
  密云区
     薛云波家庭 
 
  在青海玉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薛云波构建了 “项目+基地+帮扶”的产业帮扶模式,形成了“1+2+3”智力支援思路,推动智力支援工作。他还创新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共建+”模式系列活动,推介玉树市特色产品,助力玉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薛云波的爱人刘瑞英在丈夫援青期间,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工作。
  延庆区
     王飞鹏家庭 
  王飞鹏就职于北京燃气延庆有限公司,负责保障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燃气设施建设工程交付工作。为制定出冬奥延庆赛区燃气供应方案,他反复到现场调研勘察,攻克选址难题,为冬奥延庆赛区燃气建设供应提供有力的依据。妻子李崭是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德育主任,为学生们普及冬奥知识。夫妻俩同为滑雪爱好者,冬奥会期间作为国内技术官员参与到冬奥赛事的执裁和服务保障中。二人能在家门口参与冬奥全过程建设保障,成为了全家的荣耀。
  市直机关
     刘坤家庭 
 
  刘坤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主任工程师,作为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他积极参与乌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建设等工作,还与维吾尔族家庭结对认亲。刘坤的爷爷是一名老红军,他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和质朴家风融入工作和生活。妻子陈艳军在工作中参与多个通信领域重大攻关项目,生活中担负起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家庭责任。他们唱响民族团结的真情颂歌,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市总工会
     李国胜家庭 
  李国胜家庭是铁路建设者之家,父亲曾和30万筑路大军用热血和汗水铺就了堪称世界铁路工程奇迹的成昆铁路;李国胜扎根铁路建设一线30年,带领团队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儿子李琛琛毕业后加入中铁六局,延续爷爷和父亲的铁路建设事业。李国胜的妻子焦叶全心全意照顾一家老小。祖孙三代用半个多世纪的青春和奉献,耕耘在祖国发展的大动脉上,奋勇担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
  市公安局
     马晓宁家庭 
  马晓宁家庭是一个“双警”家庭,夫妻二人都是 “双奥”工作者,女儿也是一名“冬奥”人。北京冬奥会期间,马晓宁负责涉奥官员及运动员的抵离京安保工作,丈夫张志宁带队办理所有注册业务相关的服务工作,女儿张亦萱是一名大学生冬奥志愿者,全家齐上阵为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一家三口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弘扬冬奥精神、建设“双奥”之城贡献“家”力量。
  民主党派团体
     丁文蕴家庭 
 
  来自台湾的丁文蕴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于2002年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求学、工作,与同在协和工作的王强相识相恋并组建家庭。丁文蕴于2019年担任“台湾台籍陆医协会”常务理事兼北京代表,为两岸医学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一家人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女性社会组织
    彭东方家庭 
 
  彭东方和妻子张婷是京东物流的“双职工”,拥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生活中他们互相理解,工作上相互支持,碰上业务大促,张婷便和彭东方一起送货,分担压力。面对疫情,夫妻二人用信念坚守在一线,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于41栋楼宇之间,为社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和紧急药品。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也点亮了万家灯火。
  群众自荐他荐
   朱光家庭 
 
  朱光家庭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朱尧洲是新中国第一代小号演奏家,母亲商澄宋是中国著名钢琴家,朱光本人是小号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如今朱光的儿子朱德恩也踏上了小号学习的道路,在系统学习不到半年的情况下,年仅9岁的朱德恩就登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淡定而熟练地演奏《我和我的祖国》。用孩子自己的话说:“我要加油吹,让号声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朱德恩的成长,是三代小号追梦者的故事,也是中国铜管乐发展的缩影。
  祝贺入选“全国最美家庭”的首都家庭,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动诠释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优良家风得到传承,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编辑:liu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