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妇联动态

女生“AI”未来——2024年“科技赋能女童”北京行动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5 9:16:51   来源: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点击:
分享:

  作为落实《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北京行动》中“服务女性后备科技人才成长需求”的重要活动之一,市妇联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连续4年开展“科技赋能女童”北京行动,致力于提升女性青少年科技素养。2024年活动联合市科协等社会各界力量,由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和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在科技通识课的基础上,聚焦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以“女生‘AI’未来”为主题,面向试点校开展科技女孩提升营、科技女性进校园、科技创想展示等特色活动,提升女性青少年对前沿科学技术的认知,激发她们的科技兴趣,培养她们投身科技领域的志向。
“她的科技素养”:沉浸体验初识AI
  感受科技魅力最好的方式是“沉浸式”体验。2024年活动重点打造了“科技女孩提升营”,通过开设人工智能科普课程、实践活动、参访重点高校实验室等,调动孩子们全方位感知能力,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培养她们动手实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女孩们还收到了坦桑尼亚、塞拉利昂等来华研修的亚非国家女性政府官员的视频祝福,分享了各自国家女孩们所面临的人工智能知识普及的困难和挑战,鼓励女孩们要抓住机会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在模拟无人驾驶环节,女孩们分组合作拼搭智能小车,利用传感器、深度学习算法收集、分析车辆信息、障碍物等数据,完成定点探宝的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对AI的认识。“我和队友们一起完成了智能小车拼搭和比赛,亲手实现了小车的无人驾驶。这种感觉棒极了!我相信我还能掌握更多的科学魔法呢!”来自海淀区红英小学的臧若汐分享道。海淀区西苑小学王若洢则表示,“在未来,希望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世界,让人们不再做危险的工作,让人工智能帮我们挖石油、寻宝石……人工智能也能帮助我们人类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活动还邀请“爱暖万家”公益行动中的女童家庭代表走进北京科学中心,并将“流动科技馆”项目带入试点校,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展项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欢迎。
“她的科技榜样”:专家引领走近AI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榜样面对面交流更能为青少年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强烈的动力。活动特别邀请了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一线研究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孩子们展现人工智能发展简史和无限可能,并分享了她们在科研追梦路上探索未知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坚毅,鼓励女孩子勇敢探究科学原理,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内生动力。
  在怀柔区北房中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冬妮,从1943年世界上首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制、“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得益于算法、大数据及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突破等,科普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海淀区红英小学,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曼,结合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动作生成等具体原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在海淀区西苑小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晓光,分享了人工智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以及其在智能生产、酒店餐饮、医疗健康等的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广阔应用场景。
“她的科技创想”:创意实践应用AI
  为激励女性青少年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科学节创意市集设立专题板块,展示女性青少年在AI应用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等多领域技术制作的智能魔方机器人,让大家了解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设计制作的智能视力保护仪,可以应用于教室、家庭、办公室等多场所;还有用Python语言编程设计的智能黑板擦……这些作品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惊喜,反映出女性青少年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与强烈责任感。
  在2024年“她爱科技”全球创业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上,活动推荐的两位女性青少年代表现场展示了科研领域的创新实践。她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未知的朝气和活力,为实现科技梦想所展现的高度专注和投入,赢得了现场评委和女性创业者的高度赞扬。女孩子们表示,通过观摩科技领域的创业赛事,了解到科研技术从实验室转化应用的不易,同时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她的科技视野”:赋能未来发展
  2025年适逢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各国政府对贯彻落实《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北京市妇联持续举办的“科技赋能女童”活动作为保障女童享有包容公平有质量教育的案例,纳入了中国政府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三十周年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
  本次活动还专门邀请了妇女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少年科普代表、科技外事领域的机构代表等展开专题研讨,专家们积极建言,共同探讨“科技赋能女童”的路径与策略,为下一步“科技赋能女童”项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与北京科学中心介绍了4年来开展项目的经验、挑战和难点;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林丹燕,解读了全球妇女事业及女童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建议做好家校社协同培育工作,加强项目的对比研究;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丽杰,提出要多为女性青少年提供参与国际科技活动、参访科研机构的机会;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建议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方式跨界共力推进青少年科创能力培养,并注重通过共建科普站点等为女生提供实践平台;女科技工作者代表赵晓光,结合自身参与科普实践活动的经验,鼓励女性青少年走进国家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中去,探索前沿科技。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首都女教授协会、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等多方支持。
编辑:liu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