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妇联动态

“一米高度”营造多彩“微景童年”

时间:2023-8-4 7:55:50   来源:东城区妇联   点击:
分享:
 
  “十四五”以来,东城区围绕落实“十四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及《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推动东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务安排,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加大对各街道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指导支持,积极打造核心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东城区景山街道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在街区环境更新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融入“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以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为统领,重点面向地区小学、幼儿园和社区招募儿童志愿者近200名,孵化培育“景童”小园丁、悦邻青少年志愿队、童心向阳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等社区儿童自组织10余个,畅通少年儿童参与地区公共活动的渠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儿童参与社会治理品牌,为辖区儿童营造幸福美好的微景童年。
  一是“创享营”打造儿童友好微空间。实施“创享营”行动,因地制宜完善儿童街角游戏空间。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联动社区组建“景童”畅言议事会,面向辖区儿童征集、绘制儿童之家logo,普及儿童友好理念 ,提升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儿童搭建参与社区治理议事协商平台。在社区微花园营造工作中,街道相关部门充分听取儿童意见建议,议事会上“小园丁”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梳理出“在哪里种”“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维护”等关键议题,通过协商形成完整的社区微花园种植养护规则。美后肆时“童趣”微花园、汪芝麻胡同55号“金鑫”亲子议事园、钱粮胡同15号院落微菜园等一批儿童友好微空间和胡同游戏角落应运而生。
  二是“趣玩营”引导儿童参与微自治。以“邻里节”“儿童节”为契机,以“趣玩”形式,吸引儿童参与,带动家庭参与“井上添花”“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等胡同微自治、微更新项目。针对胡同里有很多井盖不美观、垃圾桶站陈旧等问题,召开胡同微自治邻里“众筹”行动,孩子们主动从家里拿出颜料、画笔等工具和麻绳、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井盖上画出“吃豆人”“愤怒的小鸟”“米老鼠”等卡通形象,将废旧轮胎画成多彩花盆,把普通的瓶瓶罐罐变身为漂亮的水培花瓶,装饰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墙,一系列“DIY趣玩营”活动,让孩子成为主角,让胡同“微景”从静态的少数人的专业设计升级为动态的一群人的共同营造。
  三是“成长营”引领儿童公益微梦想。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和专业力量,争取公益基金会支持,为儿童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提供支持。“悦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左邻右舍 一勺米”公益挑战赛。孩子们结合活动主题,亲手制作“筹米”帆布袋。在社工带领下,敲开陌生邻居的家门,以向他们募集一勺米的形式,认识身边人,从一句问候开始打破邻里之间的冷漠,唤起自主自发的志愿服务意识;在孩子心中种下志愿服务、公益奉献的种子。
  四是“探索营”融入地区文化微记忆。景山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儿童向上向善的精神源泉。各社区“景童”小园丁按照历史穿梭、今昔对比、红色记忆三个主题,以“小导游”身份,穿梭于街道的大街小巷,分组走进中法大学旧址、皇城根遗址公园、玉河、智珠寺、三眼井胡同等历史文化遗迹,绘制探索营任务手账,沉浸式了解辖区人文地貌,讲述红色故事,让文化记忆沁润多彩童年。
  下一步,东城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将以推广景山街道儿童友好社区品牌建设先行先试的经验,以点带面,加大对全区各街道社区的指导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品牌建设,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儿童工作“一盘棋”理念,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工作机制,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街区社会生活,丰富儿童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景山模式、东城经验。
编辑:liu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