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妇联动态

童“画”城市 友好瞬间

时间:2024-11-19 7:22:25   来源:西城区妇联   点击:
分享:
 
  近年来,西城区立足区域特色、强化多元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用心用情用爱托举儿童美好未来。近日,西城区妇联联合区发改委开展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绘画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儿童、家庭、学校与社会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活动创新打造儿童友好街区
  “周边有陶然亭公园可以休闲放松,附近有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可以看书学习,楼下有口袋公园可以打乒乓球、运动健身......”此次评选出的一等奖作品以广内街道活动场景作为绘画元素,描绘出儿童友好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广内街道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广艺家广内市民文化中心践行全年龄段服务标准,每日早9点至晚9点全时段服务辖区居民,从聚焦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到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再到因地制宜设立儿童阅读空间、活动空间和家庭使用场景,不断探索创新,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广内模式”。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800余场各类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作为儿童友好街区打造试点之一,广内街道一直在不断发掘、开辟儿童活动场所、设施,同时密切联系周边区域,挖掘资源,在城市更新和生活服务提升中统筹融入儿童友好元素,不断营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公共区域塑造儿童友好空间
  椿树街道刘子骁选取“砖塔胡同”作为素材,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儿童友好场景。砖塔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拥有众多名人故居,代表着北京的文化特色。近年来,许多狭长的小街被拓宽成口袋公园,生活在胡同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周末,灵境胡同地铁街角花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秋日最美的旋律。别看公园面积不大,里面有秋千、滑梯、篮球场等设施。小朋友们在塑胶地面上肆意奔跑,在橙红色秋千上高高飞起,在螺旋滑梯上尽情滑落。据悉,西城区以西单—积水潭桥线性街区环境品质提升项目为依托,打造了灵境公园儿童乐园。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成北京市首个多元复合的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项目。积极培育儿童友好社区生态,打造了新街口街道玉桃园三区“融乐园”、月坛街道三里河三区微空间及复外社区适儿化改造等一批儿童友好活动场所。
  公园建设融入儿童友好元素
  德胜街道四年级学生武靖沂此次将人定湖公园中的运动场景绘制下来,老年人在打太极、跳广场舞,年轻人在做操、跑步,孩子们在公园深处跳绳、踢皮球,展现了大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闹场景。
  广阳谷森林公园内孩子们游玩嬉戏通过智慧化升级,公园为各年龄层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如今走进公园健身区锻炼的,不只有老年人,还多了许多年轻人和孩子,公园健身区逐渐成为适宜全年龄段的休闲健身空间。
  去年,西城区结合全龄公园建设全面融入儿童友好元素。完成翠芳园、官园公园和白云公园三处全龄友好公园建设。完成安康口袋公园、滨南绿地及宫门口游园建设,融入儿童友好元素,新增城市绿地5183平方米。
  文化共享发展儿童友好城市
  西城区有众多名人故居及历史古迹,博物馆成为儿童参观的重要地标。德胜街道一年级的李金阳描绘了一幅参观游览图,老舍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鲁迅故居跃然纸上,还有荷花市场、国家大剧院等重要地标建筑。西城区各名人故居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项目,通过创新展览形式、丰富互动内容,成功地将厚重的历史积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教材,旨在将名人故居打造成为寓教于乐、亲子共游的新去处,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合作,为儿童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童言童语助力城市全面发展
  “春天去广场放风筝、夏天喝大碗茶、秋天逛天安门看花篮、冬天去什刹海滑冰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牛街街道马畅聪在此次绘画比赛中绘制了一幅游中轴的四季图景。西城区多个街道依托儿童议事会和儿童观察团等机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儿童参与项目,包括什刹海街道的“中轴线小小讲解员”、展览路街道的“童心议事会”、牛街街道的“牛娃议事会”以及大栅栏街道的儿童责任规划师团队等。这些项目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让他们成为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树立了典范。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项目涌现出来,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编辑:liu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