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妇女报:“拆迁农民”向“新市民”华丽转身

时间:2012-8-30 16:39: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
分享:

    作为政府实事之一,北京大兴区“妇女素质提升工程”力争3~5年实现全区妇女培训全覆盖,10万拆迁农民从中受益。

 

  201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公布的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30件实事中,第25件实事是:围绕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和提升妇女综合素质,实施“女性综合素质提升二期工程”,力争在3年 ̄5年内实现全区妇女培训全覆盖。该工程是第二次出现在政府要办的实事中,2011年,“女性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一期已经作为当年政府要办的35件实事之一。

  作为妇联组织承接的政府项目,实施一年多来,不仅帮助农村姐妹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也令大批“拆迁农民”完成了向“新市民”的华丽转身。


  “老娘手擀面”带富一方


  如今,每到中午饭点儿,大兴区青云店镇东辛屯村的路两边就停满了大车、小车,近的来自相邻的村镇,远的来自北京城区,大家都是慕名而来——“老娘手擀面”。故事还要从今年4月份东辛屯村订制的民俗旅游培训课说起。

  东辛屯村位于京南平原,既不依山傍水,又没啥产业,平时村民主要靠种玉米、麦子为生,一亩地一年也就1000元的纯收入。为了带领村民致富,青云店镇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村里人人擀得一手好面的东辛屯村发展目标被确定为:特色民俗旅游,并注册了“老娘手擀面”特色品牌。

  但搞民俗游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为了让村里的民俗游真正火起来,青云店镇与区妇联根据村民需求订制了东辛屯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培训课程,内容有餐饮、接待礼仪等。 经过为期50天的培训课程和严格的考试测试,74名学员顺利结业,取得了民俗旅游接待-农家饭技艺的资格证书。

  4月23日,村里举办了特别的培训班结业式:农家菜品大比拼,从70户参赛家庭中胜出的6户,成为了村里首批民俗旅游接待户。

  走进东辛屯村,“老娘手擀面”的道旗迎风飘舞,每个民俗户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主打“革命特色”,有的主打“原野特色”,获得“面冠军”的王慧家招牌是“红色驿站”,她说:“人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能接待六七十人,过去我们这岁数连工作都找不到,现在每个月都能收入一两万元,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从培训中尝到了甜头,东辛屯村杨光书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村还要继续与妇联合作,正在筹备麦秸画培训,争取把“民俗”这个招牌打响,让民俗旅游这个项目形成自己的产业链,通过成立民俗户配送中心、特色食品供应商、大嫂服务队等,逐步走出一条“户户搞旅游、人人都参与、农民当老板”的民俗旅游接待路线。

  大兴区妇联主席张伟介绍说,为了让妇联提供的培训更符合大家的要求,她们的培训都像在东辛屯村一样,采取了“菜单式”上门服务和个性化指导的培训方式,姐妹们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量体裁衣地约课,每一次培训都是座无虚席。为了探索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创业就业的有效机制,她们除了开展有针对性的“妇女创业就业引导性培训大课堂”外,还设立了女性创业基金,通过提升农村妇女的素质,帮助她们实现向新型农民的顺利过渡。


  家庭理财最受拆迁农民欢迎


  记者从大兴区妇联提供的新区女性综合素质提升公益课程中看到,“女性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菜单共推出了“卓越女性篇”“魅力女人篇”“完美女性篇”“成功女性篇”“阳光女性篇”“拓展女性篇”6大类、51门培训课程,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课程是有关家庭理财的内容。

  大兴区理财培训之所以火,还与大兴特殊的区情有关。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大兴区几年内拆迁了100多个村,10万农民变身新市民,随之改变的,还有他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下子拿到那么多钱,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大兴区北臧村镇罗旗营村村民赵国玲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区妇联组织的理财引导培训课程,她不仅明白了“不能依赖拆迁的钱过日子,不然会坐吃山空”,也了解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等最基本的理财常识。如今,她已经搬进了回迁的楼房,并用拆迁款买了两套楼房,交齐了各种保险,还参加了镇妇联组织的兴绣协会。“过去,虽说有钱了,但天天无事可做,心里空荡荡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现在,每个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还能天天和姐妹们在一起说说话,心情好多了。”

  为了让14个镇的拆迁农民真正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妇联的菜单式培训课程还包括了大兴区情、礼仪着装、健康养生、家庭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供大家学习,课程形式、上课时间完全随大家需求来定。为了扩大培训的覆盖面,今年,她们顺应妇女姐妹要求,不仅推出了套课、系列课等方式,还针对农村姐妹白天农活忙、外出工作的特殊情况,开设了“姐妹夜校”,充分利用晚上7点 ̄9点的时间开展培训,很受农村姐妹的欢迎。

  “家庭成长”行动就是区妇联和有关专家推出的套课之一,涵盖了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和谐相处、亲子教育等内容,体现了“家庭需要成长、成长需要管理”的理念。从事培训的师资也完全由大家来决定,很多老师讲完课老百姓都围着不让走,有些地方订制培训菜单的同时还指定由某某老师来讲,特别火爆。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她们还陆续推出了一对一心理疏导、花季少女课堂、隔代人课堂等培训项目。

  随着女性素质提升工程的声名鹊起,前来妇联订制培训课程的单位越来越多,公安局、物美商场、诺基亚公司……妇联培训部的负责人一口气给记者说出十几个单位的名字。为了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区妇联在推出“面授培训+媒体培训+网络培训+教材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的同时,还巧妙利用各种新媒体,在大兴电台和中华兴网启动了“阳光新女性”栏目,并开通了大兴区妇联家庭教育信息平台、大兴区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手机飞信平台和家校通讯平台,在无限的创意空间中把培训工作推向新高潮。

  “我们在项目实施之初曾提出要在全区广大妇女中启动‘五个万行动’,即万名妇女创业就业行动、万名妇女学用礼仪讲文明行动、万名妇女技能培训行动、万名妇女学理财创平安行动、万名妇女科学教子行动,我们今年的培训量预计达到500场,三至五年实现对全区妇女培训全覆盖的目标指日可待。”区妇联培训部的工作人员说得轻松而自信。
 

编辑:ruby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