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妇女之家”多了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妇儿同乐坊把服务做到平时,做到每个人的身边
时间:2013-1-31 12:26: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狭窄的通道、破旧的楼房、满院子的汽车,是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黄寺西社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拐了两个弯,眼前突然冒出一个灰墙红房的小院,满墙的彩色卡通画、满院的健身器材,令人眼前一亮。走进小红房,墙上满是孩子们的笑脸,笑脸下几个孩子正在小滑梯、跷跷板上玩耍嬉戏,旁边的家长,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看电视,温暖而惬意,与北京窗外的寒冬仿佛是两个世界。而在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社区老人打麻将的场所,一切改变都要从创建“妇女之家”的妇儿同乐坊说起。
问需于民 催生妇儿同乐坊
德胜街道位于北京二、三环之间的中轴线上,不仅是一个人口、楼宇密集的地区,也是北京唯一一个位于城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据了解,目前德胜地区共有妇女5万多人,儿童近1万人,占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白领多、老人多、孩子多的“三多”现实,如何结合“妇女之家”的建设,把服务送到每个有需求的人身边?1月28日,街道妇联主席张惠萍告诉记者,她们迈出的第一步是问需于民:调研。
“孩子放学了,可我们还没下班,让孩子总来办公室玩也不是办法啊?”
“我最担心的是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小宅男,总在家自己玩,都没有朋友。”
“外面这么乱,不敢让孩子随便出去玩,如果单位门口有一个活动场所就好了……”
“我和老伴岁数都大了,想带孙子出去玩,最近的公园也得走20分钟,要是下楼就有孩子玩的地方就好了。”
……
2011年5月,在街道召开的一次问需座谈会上,地区居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苦恼。
在德胜,虽然23个社区均设有“妇女之家”,但是,为地区妇儿提供的服务大多局限在政策层面,活动空间和活动项目还很少。有的社区即便有供居民活动的场所,活动设施也不适合孩子玩耍。辖区内90%以上的孩子如果想活动,就必须去公园或者收费性质的游乐场所,而每次出去,孩子都需要家长的随时看护。
老人有时间走不远,父母能走没时间,特别是对园区内工作繁忙的白领妈妈们来说更是如此,她们特别希望在社区有个孩子玩耍的场所,自己的身心也能得到放松。在“妇女之家”基础上,建立一个妇儿同乐的场所概念开始形成。
创新解忧 首家妇儿同乐坊开张
经过街道妇联干部多方考察,2011年7月,德胜街道首家妇儿同乐坊在黄寺大街西社区“开张”了。
正在小红房内看书的“职场爸爸”邱柄合说起开张当天的情景仍记忆犹新,“这个小平房有很多年了,平时是个老人打打麻将的地方,后来改造成了现在的妇儿同乐坊后,开张那天,小区的大人孩子都来了,像过节似的。”
他说,自己和妻子平时上班都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活动,总觉得很愧对孩子。自从社区妇儿同乐坊“开张”后,孩子放学就会去活动室玩一会儿,看看书,等到他和妻子下班了再把孩子带走。
黄寺大街西社区妇联主席杨玉玲介绍说,妇儿同乐坊室内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室外全天24小时开放。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社区还特别安排了公益岗,让一对家庭困难的夫妇打扫卫生、照看孩子。并充分发挥联动机制,把辖区内更多的资源引进社区。
“爱心角的书是旁边的北京出版集团捐赠的,他们还负责定期更换。孩子们玩耍用的滑梯、跷跷板等是区体育局给建的。每到周末,旁边高校的大学生会到这儿来给孩子们辅导英语,辖区石油幼儿园的老师会来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每周我们还安排有家教、烹饪、养花等各种讲座,还不定期举办‘家庭日’‘跳蚤市场’等活动,孩子玩孩子的,大人聊大人的,热闹着呢。区里给我们妇女每人每年3块钱的经费可派上大用场了,大家都说超值!”杨玉玲高兴地说。
开发资源 妇儿同乐坊办“连锁”
妇儿同乐坊的“诞生”,让很多家长和孩子多了交流空间,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一片安全的娱乐天地。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同享妇儿同乐坊的实惠,去年11月,街道又将妇儿同乐坊的“连锁店”开到了新风街1号社区和德外大街西社区,同时把地区的民防宣教中心纳入到妇儿同乐坊建设中来。
记者看到,在新风街1号社区和德外大街西社区新建的这两个妇儿同乐坊,面积分别有35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与黄寺大街西社区的妇儿同乐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两个妇儿同乐坊都建在户外,活动时间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可以说是“全天候”开放。为了把好事办好,每个妇儿同乐坊都在醒目处放置了“小心台阶”“注意脚下”等提示牌。
在民防宣教中心,为了满足家长希望孩子在玩中学知识的愿望,去年街道新购置了适合孩子使用的体验设施,新建立了“青少年体验基地”。孩子们可以穿上小小消防服,扮演“消防员”,既能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习到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还能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这里也成了街道第四家妇儿同乐坊。张惠萍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西城区成为联合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项目的实施区,街道的很多活动都是在这儿举办的。
截至目前,德胜街道已投入20多万元建成了6个妇儿同乐坊,谈起下一步的打算,街道工委副书记许畅告诉记者,妇儿同乐坊的建立,不仅通过服务实现了理念的传播,也把对妇女儿童的服务做到了平时、做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实现了对妇女儿童服务向普惠型转变。“今年,街道已经将建立新的妇儿同乐坊列为政府办实事的折子工程,下一步,街道将对各个社区的活动空间进行统计,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23个社区全覆盖,使社区所有妇女儿童都能够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快乐。”
相关新闻
- 网易:北京市妇联真情推出暖“新”码,为“三新”领域妇女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2025-01-22
- 千龙网:北京市妇联举办巾帼家政对接推进会,助力妇女创业就业 2024-12-26
- 中国妇女报:北京发布13个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 2024-12-13
- 中国妇女报:北京朝阳举办“朝童向未来”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 2024-11-21
- 中国妇女报:守护妇儿权益 共“感”中国温度 2024-11-20
- 中国新闻网:“为了孩子的未来”——2024北京银行“萤光心愿... 2024-05-31
- 中国妇女报:发挥“联”字优势让孩子们的寒假充满爱的滋养 2024-02-02
- 中国妇女网: “00后”女孩争当机场翻译志愿者,为外籍人士送... 2020-03-22
- 中国经济网:北京孩子的画送到武汉啦 2020-03-09
- 学习强国:北京医疗队收到来自孩子们的特殊礼物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