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园地 >  交流联谊 >  代表人物

许凤:栉风沐雨 探求真知

时间:2018-7-3 15:34:26   来源:市妇联联络部   点击:

许凤

 

  许凤,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许凤教授一直致力于农林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应用基础研究,在植物细胞壁超微结构、主要组分分离、结构鉴定及化学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了包括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发表SCI论文17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9件。2017年,她主持项目“木质纤维细胞壁结构解译及纤维素基功能材料转化”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众多耀眼光环背后,是许老师鲜为人知的艰辛求学历程。青年时代的她,也从未想过走上科研的道路。当工人的父亲在她考大学时帮她选择了离家不远的齐齐哈尔大学纸浆造纸工程专业,希望她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工厂当个技术员”,有个安稳的工作。但本科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任教。尽管在那个年代留校是最优秀的一批人,但她却心有不安,担心能力不足,误人子弟。于是,6年后,放下年幼的女儿,她毅然踏上了开往济南的列车,前往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求学。硕士毕业后,对知识的渴望支撑她从北到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身为一个北方人,南方湿热的气候、不同的饮食习惯对许老师来说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在科研面前,这些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读博士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每一位博士都要经历各式各样挫折,这样才能成长。”因为研究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她常常顾不上吃饭,总是忙到深夜。每天她都是实验室里走得最晚的那一个人。遇到难题,更多的则是要靠自己,她的导师远在英国,不方便联系。由于时差关系,经常深夜打电话请教交流问题。凭借惊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她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许老师的研究方向一直紧跟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求。从2000年起,她便开始探索如何高值化利用林木生物质这一丰富的天然可再生资源。“我们力求将木质纤维从细胞壁分离出来的同时,尽量保持其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不遭破坏。”许老师解释道,“然后将分离纯化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投入生物乙醇、可降解薄膜、环保胶黏剂等众多绿色产品的生产,最终部分或完全替代以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十几年来,许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现在,已经实现了部分纤维素、木质素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百姓也能用上这些“绿色”产品。
  “学得越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尽管现在已成为国际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许老师却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心态。对她来说,成绩只代表过去,而科研却要面向未来:“在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想要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巨大改善作用,可再生资源利用还需要有更大的技术突破。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一定会实现!”许老师充满信心。
编辑:lianluobu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