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文件库

北京市和谐家庭行动计划(试行)

时间:2015-8-6 15:38:38   来源:市妇联家庭儿童部   点击: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阵地,也是妇女最具影响力的社会领域。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具体要求,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家庭是妇联组织的传统工作阵地,家庭文明建设是妇联组织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也是党和政府赋予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北京市妇联在全市实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引领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家风,以和谐家庭的创建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按照全国妇联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和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和市妇联《关于加强新时期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抓住“家庭、家教、家风”三个重要环节,准确把握和谐家庭建设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与妇女群众的共鸣点,与家庭需求的契合点,立足基层、创新载体、拓展领域、丰富内容,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为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做出新贡献,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道德支持和精神力量。

  二、工作目标

  (一)弘扬家庭美德,引领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谐家庭创建为统领,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开展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培育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推动形成“互爱、诚信、宽容、勤俭、和睦”的家庭文明新风。

  (二)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家长的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发展家庭服务,增强妇女和家庭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围绕家庭服务的多样性需求,找准妇联开展家庭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开展家庭综合公益服务,创新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在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的领域,切实为广大妇女和家庭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工作内容

  (一)家庭美德倡扬行动

  1.扎实推进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结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创新富有地区特色、吸引群众参与的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载体,不断丰富和谐家庭创建的内涵和形式。开展“平安家庭”创建,以城乡“妇女之家”、商务楼宇“姐妹驿站”等为阵地,推进普法宣传、安全知识进家庭,增强家庭成员尊法守法意识,以家庭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以大众读书会、“女性·家庭·社会”大讲堂等为载体,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开展“绿色家庭”创建,组织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垃圾减分从我做起、饮水思源家庭节水行动等主题活动,引领妇女和家庭肩负起环保责任,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开展“廉洁家庭”创建,在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中构筑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坚持每年一个工作重点,每两年选树一批“首都和谐家庭”,在其生活的社区举办授牌仪式,增强获奖家庭的荣誉感。

  2.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立足城乡“妇女之家”,把握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的主线,创造性、制度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把活动贯穿于“妇女之家”常年工作之中,以不预定标准、不设定门槛、不求“高大全”为特色,设计务实管用、喜闻乐见的活动,所有“妇女之家”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宣传栏和推荐箱,一年四季常设常新,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群众天天看得见、随时能参与、不断受教育的常态化工作。每年2月至5月为统一部署、集中寻找、评选命名阶段,全市上下一起行动,形成组织发动高潮、群众参与高潮、媒体宣传高潮。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使“最美家庭”寻找和展示贯穿全年,为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的产生打下坚实基础、培植肥沃土壤。把爱岗敬业与爱家结合起来,推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向机关、企业和部队拓展,切实使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全过程参与中,接受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市各级妇联和所有“妇女之家”围绕“晒照片、谈家风、讲故事、展风采、秀梦想”常年开展活动,每年“5.15”国际家庭日期间,全市和各区县共同向社会推出一批“最美家庭”。

  3.持续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将家庭文化的推广纳入群众文化事业的整体布局,倡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家庭文化,构筑倡导男女平等、思想健康向上、内涵丰富深刻的家庭文化体系。开展“每天半小时、书香伴成长”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将阅读作为家庭基本生活方式, 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学养,积淀文化素养,不断培育“家庭书香文化”。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儿童文化体育节、女性儿童阅读季、中外家庭共度国际家庭日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妇女和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符合群众需求、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寓教于乐的家庭文化活动,推进家庭工作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家庭成员承续传统美德、和睦家庭亲情、影响教化子女、友善互助邻里,在参与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家庭教育推进行动

  1.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立足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面对家庭需求,着力打造“新蕊计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牌。依托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围绕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在首都图书馆、北京出版集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联合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教育进乡村、校园行活动,促进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制定实施《北京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通过家长沙龙、专题讲座、热线咨询、现场指导、座谈答疑等系列家教活动,提升家长科学教子能力,促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2.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立足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根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围绕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社区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争当社区文明小使者”等活动,在家庭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在“六一”、寒暑假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活动,组织儿童剧展演、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示、“红色穿越”等各类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将组织引导、自主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形象化、榜样化、行动化的方式,引领未成年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从小学习做人,一点一滴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3.逐步推行“家庭公约”服务项目。立足于“按约持家,文明治家”的指导服务理念,总结推广基层实施“家庭公约”项目的经验,通过培训家庭社工志工队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站、创新家庭教育传播渠道等协同工作方法,指导不同家庭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家庭公约”,构建一种用“公约”方式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相互督促教育的家教新模式。逐步形成家长带头履行“公约”教育孩子,模范遵守“公约”管理家庭,潜移默化引导子女养成良好习惯的家庭生活方式,使优良家教家风在“家庭公约”推行中做细做实。

  (三)家庭服务发展行动

  1.不断推进巾帼家政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市三八家政服务中心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全市妇联系统巾帼家政机构资源,打造服务规范、群众认可的“首都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依托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服务技能培训,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质量优的巾帼家政服务队伍。利用妇联维权网络,建立巾帼家政维权岗、维权热线,全方位维护从业妇女的合法权益。搭建巾帼家政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北京三八家政服务网”定期向妇女群众提供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等信息服务。

  2.整合联动家庭服务资源。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家庭服务资源平台,积极推动社会力量购买更加多样实效的家庭公益服务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发展联合型、品牌型家庭服务。充分发挥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的引领示范辐射平台作用,指导区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系列化社会公益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有针对性地提供家庭文化、家庭安全、家庭健康、家庭环保、家庭教育、法律援助、婚恋交友等各类家庭服务,满足不同的家庭社会服务需求,实现改善妇女儿童民生、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3.推动实施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项目。协调各方资源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推进在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室、在基层建设形式多样的“儿童之家”等实事项目落地。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贫困妇女儿童和家庭帮扶救助项目,通过多种方式筹措事业发展资金,提升社会参与力度。继续发挥好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救助作用,通过扶贫助困、心理慰藉、生活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帮扶支持北京市对口支援地区和受灾地区的妇女儿童和家庭,开展交流互动活动,传递首都妇女和家庭的关爱。

  (四)家庭工作人才培养行动

  1.构建家庭工作智库团队。依托首都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家庭工作专家智库,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研究会、婚姻家庭研究会、幼儿园女园长协会和家庭建设促进会等专家学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力量,密切关注家庭道德领域的新动态和家庭建设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切实了解妇女和家庭的发展期盼,科学把握家庭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家庭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智力支持。建立智库团队联系机制,定期组织座谈研讨、参观交流。

  2.培育家庭建设指导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家庭建设指导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部门间合作、项目化运作,分阶段、分层次对有专业化水平的家庭工作社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妇联干部(政工)、有实际操作体验的家庭工作志工队伍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家庭建设工作“三工”队伍。

  3.发展家庭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成立市区两级妇女儿童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各类志愿服务团队中发展团体会员,以满足妇女儿童家庭的多元化需求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家庭志愿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志愿家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和家庭的教育职能,通过志愿家庭的方式动员广大妇女儿童家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日常化的家庭互助、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推动志愿精神在家庭落地生根。

  (五)家庭工作平台拓展行动

  1.拓展家庭工作传播平台。发挥妇联传播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当代家庭教育报》、《妈咪宝贝》、《职业女性》杂志和全市妇联系统网站、微平台矩阵以及数字妇女之家、QQ群、微信群等渠道,提供家庭指导和活动资讯服务,搭建立体化的家庭工作自有传播平台。丰富家庭建设的工作方式和传播手段,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网上课堂等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下讲座和活动的线上传播与互动。整合社会资源,依托“我们的价值观”、“最美北京人”宣讲,培养家庭美德宣讲员,组建“最美家庭宣讲团”,持续不断地向社会宣传先进家庭典型故事,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激发广大家庭见贤思齐、学习身边榜样的持久内生动力。

  2.统筹运用宣传舆论资源。发挥主流媒体力量,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平面媒体等密切合作,开设专题、专栏,制播公益广告,将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家庭建设贴近生活的特点有机结合,搭建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发挥新兴媒体作用,注重运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手机报以及城市大屏、楼宇电视、地铁公交广告等传播渠道,扩大家庭建设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汇聚传递和谐家庭正能量,以良好家风沁润社会。

  3.开发推广家庭文化产品。注重文化资源的转化,编辑出版《育儿百科》等书籍,编制发放《家庭幸福力》系列口袋书和《我家的家教家风》等宣传普及手册,开发配套APP(手机服务软件),根据受众群体的多样性,提高文化产品的普及度和使用率。设计制作家庭文明主题宣传品,使传统家庭美德、时代家庭风尚、文明生活理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妇女和家庭日常生活。举办家庭教育大家谈,邀请家教领域专家进行主题研讨、专题座谈、线上线下互动等,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推出一套文化产品,用先进的文化教化人、涵养人,引领家庭文明的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和谐家庭建设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持续加强家庭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和谐家庭建设摆在妇联工作重要位置,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靠前抓,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精心部署,改进方法,切实抓出新成效。

  (二)坚持重心下移,为和谐家庭创建提供有力保障。配强工作力量,建强工作队伍,提供工作资源,拓展工作平台,在“妇女之家”中强化家庭指导服务职能,切实把家庭建设工作开展在基层、活跃在基层、见效在基层,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率、家庭受益度。多渠道争取各级党政部门支持指导,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格局。

  (三)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把工作重点放在“寻找”和“创建”上,把工作力量放在发动妇女和家庭上,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引领全市家庭践行家教规范、倡扬良好家风上。各区县要根据区域特点和优势,发挥妇女和家庭的自我教育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工作载体,增进家庭工作的服务性和影响力。

  (四)坚持榜样引领,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加大对各类先进家庭的选树宣传力度,多角度向社会展示和谐家庭风采,传播文明家庭理念,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妇女和家庭崇德向善,追求和谐幸福生活。大力挖掘基层妇联组织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鲜活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市家庭建设工作创新发展。

 

编辑:rub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