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妇联动态

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

——市妇联举办“女性·家庭大讲堂”

时间:2011-9-27 10:58:09   来源:市妇联儿童部   点击:
分享:


“女性·家庭大讲堂”讲座现场

 

  9月25日,“女性·家庭大讲堂”系列讲座之“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在北京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举办。许多家长围在授课专家钱志亮的身边,提出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钱老师也认真地解答家长的问题。
  本期“女性·家庭大讲堂”请来的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副教授。钱老师曾任北京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北师大特殊教育系副主任,先后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起草、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督导、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著有《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儿童学业问题咨询》、《入学早知道》《学生发展问题咨询》《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提升手册》等著作。
  “女性·家庭大讲堂”将此次讲座内容安排为“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缘起是每年九、十月份很多新生家长最疑惑的问题一般集中在为什么孩子入学适应困难、为什么孩子刚入学就不喜欢上学、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不会听讲、坐不住、老跑神、特粗心、小马虎,而小学低年级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一般集中在孩子“太小”、没“长熟”就上学了、学习能力不足、幼儿园没教到位等等。
  钱老师指出,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好多类似的孩子:刚入学就厌学;上课老管不住自己、磨蹭、不会听讲;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笨手笨脚、自理能力差;不会与同学相处、经常哭哭啼啼等,这些都是由于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他认为,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一是人生使命发生变化,人生职业由轻松快乐的“玩”转换到不付出努力不可能成功的“学习”;二是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的阵地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转移到到处充满竞争的小学;三是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原先的主要内容游戏活动转换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了;四是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学习就是看老师怎么做自己再模仿操作,小学必须记忆、反复作业、多读多写;五是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是老师全程关照,小学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顶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幼儿园晚上回家没作业,困了就睡,小学必须写完作业才敢睡;六是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幼儿园阿姨象妈妈,小学老师就是老师;七是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幼儿园比谁长得高、长得壮,在“学生的分数就是家长得面子”盛行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期望与压力。
  钱志亮老师根据多年的课题研究,提出必须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衡量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视知觉技能主要有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几个方面;听知觉能力主要是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和听觉混合能力等几个方面;运动协调能力主要是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肌肉运动两类;知觉转换能力指视听动能互相转换的能力;数学准备能力是指学生上学前应具备的与数学相关的数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基本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指言语沟通能力良好的孩子不但能准确接受理解老师和同学的言语,而且还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思想,赢得老师和同伴的接纳与信任,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适应学校生活也非常迅速;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应有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能力,它是个体在社区内生活工作、交往、参与活动的最基本的必备能力;学习品质是指参与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机体的一切身心状态,他是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各个方面。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解读,钱志亮老师做出结论: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
  本场“女性·家庭大讲堂”讲座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讲座内容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家长在幼小衔接时段遇到的普遍难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他们希望市妇联能多举办此类公益活动,使更多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得到高品质的服务。 

编辑:alysa

相关新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