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妇联动态
市妇联庆“六一”系列活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基层活动圆满结束
时间:2013-5-30 15:29:07 来源:市妇联儿童部、通州区妇联 点击:
分享:
家庭教育指导进基层系列讲座

家庭教育指导进基层系列讲座

家庭教育指导进基层系列讲座

家庭教育指导进基层系列讲座
“教育家长,解放孩子”已成为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微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水平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给孩子创建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市妇联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依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针对幼儿发展不同阶段,邀请专家陆续走进基层进行现场指导。
5月24日,邀请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老师以“孩子入园后,家长做什么”为题,为通州区300多位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进行了指导培训。陈禾老师从事亲子早教研究及著述30年,是知名的儿童行为心理学专家、新浪亲子中心“专家问诊”金牌专家、中华育婴协会专家团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百城万婴”成长指导计划专家组专家,并担任亲子杂志《妈妈宝宝》专栏作者,针对亲子教育,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禾老师认为,亲子教育的核心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通过双赢策略和不教而教的理念,引导、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幼儿园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应积极引导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同时,陈老师就幼儿园学习安排等内容,向园长和老师提出了科学的建议。通过有效的家园互动,让孩子发现自己,拥抱世界。
5月25日,与知妈堂母婴俱乐部联合,邀请美国普莱斯顿大学“潜能开发与心理治疗”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专业硕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主任、中国胎儿大学项目发起人纪汉平教授,在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进行了“胎教与儿童潜能开发”的讲座,与100多位准父母分享了她20余年来的专业研究成果。纪教授指出,研究证明胎儿十个月的发展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孕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胎教活动,能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科学的胎教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潜能并非特异功能,是潜藏在我们身体里,未被开发出来的那一部分能力。家长对孩子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的创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早教应该是家长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在玩耍、锻炼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并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孩子的独立个性和乐观态度,为幸福人生做基垫。
5月26日,邀请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为密云县近300位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及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钱志亮教授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秘书长、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顾问、北京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北师大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北师大特殊教育系副主任兼硕士生导师,对儿童入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导许多家长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钱教授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方面,教家长判断孩子是否达到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入学成熟水平”,并指导家长需要为孩子做的具体准备。钱教授强调,“童年只有一次”,“幼儿教育小学化”会伤害孩子,不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应去小学化,还孩子快乐童年。
5月28日,邀请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老师来到朝阳区东湖街道,与近200位东湖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分享“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宗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及青少年生命自护教育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课题研究“虹”计划专家成员,撰写出版《断乳》等多部专著。宗老师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神话中的儿童观、现实中的儿童观,认为中国家长需要更加重视童年的独立意义。宗老师还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分析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成长需求,需要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在进行理念层面的剖析后,宗老师从方法层面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进行指导:一是要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二是要在规则的保障下进行沟通;三是要重视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家长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妇联将立足儿童快乐成长,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普及活动,广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水平。
5月24日,邀请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老师以“孩子入园后,家长做什么”为题,为通州区300多位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进行了指导培训。陈禾老师从事亲子早教研究及著述30年,是知名的儿童行为心理学专家、新浪亲子中心“专家问诊”金牌专家、中华育婴协会专家团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百城万婴”成长指导计划专家组专家,并担任亲子杂志《妈妈宝宝》专栏作者,针对亲子教育,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禾老师认为,亲子教育的核心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通过双赢策略和不教而教的理念,引导、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幼儿园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应积极引导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同时,陈老师就幼儿园学习安排等内容,向园长和老师提出了科学的建议。通过有效的家园互动,让孩子发现自己,拥抱世界。
5月25日,与知妈堂母婴俱乐部联合,邀请美国普莱斯顿大学“潜能开发与心理治疗”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专业硕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主任、中国胎儿大学项目发起人纪汉平教授,在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进行了“胎教与儿童潜能开发”的讲座,与100多位准父母分享了她20余年来的专业研究成果。纪教授指出,研究证明胎儿十个月的发展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孕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胎教活动,能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科学的胎教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潜能并非特异功能,是潜藏在我们身体里,未被开发出来的那一部分能力。家长对孩子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的创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早教应该是家长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在玩耍、锻炼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并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孩子的独立个性和乐观态度,为幸福人生做基垫。
5月26日,邀请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为密云县近300位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及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钱志亮教授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秘书长、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顾问、北京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北师大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北师大特殊教育系副主任兼硕士生导师,对儿童入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导许多家长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钱教授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方面,教家长判断孩子是否达到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入学成熟水平”,并指导家长需要为孩子做的具体准备。钱教授强调,“童年只有一次”,“幼儿教育小学化”会伤害孩子,不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应去小学化,还孩子快乐童年。
5月28日,邀请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老师来到朝阳区东湖街道,与近200位东湖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分享“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宗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及青少年生命自护教育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课题研究“虹”计划专家成员,撰写出版《断乳》等多部专著。宗老师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神话中的儿童观、现实中的儿童观,认为中国家长需要更加重视童年的独立意义。宗老师还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分析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成长需求,需要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在进行理念层面的剖析后,宗老师从方法层面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进行指导:一是要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二是要在规则的保障下进行沟通;三是要重视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家长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妇联将立足儿童快乐成长,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普及活动,广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水平。
编辑:zoom
相关新闻
- “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六一”亲子家年华活动成功举办 2024-06-03
- “为了孩子的未来”——2024“萤光心愿”六一文艺汇演成功举办 2024-06-01
-
“少年儿童心向党 团结共筑中国梦”2023年北京家庭教育主题培育实践
暨庆“六一”主题活动举... 2023-06-02 - 少年儿童心向党 | 北京各区“六一”儿童节精彩活动系列 2022-06-01
- 庆“六一”主题活动即将开启,极地科考女科学家、北京冬奥裁判员等你来! 2022-06-01
- 2025年首都中外家庭共度国际家庭日活动举办 2025-05-12
- 快乐家庭亲子行动|一起农耕劳作,共享美好时光! 2025-05-08
- “快乐家庭”亲子行动——2025年北京市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2025-04-28
- 市妇联2025年家庭儿童工作会议召开 2025-02-28
- 市妇联举办北京市巾帼志愿及志愿家庭展示礼遇活动 2024-12-06